第一章黄瓜新品种.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一章黄瓜新品种第一节春露地品种一津春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米分枝多主蔓结瓜为主侧蔓亦有结瓜能力并有回头瓜瓜长棒型瓜色深绿有光泽白刺棱瘤明显瓜条长单瓜重克腔心小于瓜粗的瓜把约为瓜长的瓜肉厚质脆味清香品质佳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能力强一般每公顷产公斤比津研号增产适于我国各地推广苗期管理以促和控相结合定植后注意缓苗每公顷保苗株左右当瓜秧结瓜时下部容易出现分枝节以下侧枝以打掉为宜中上部出现分枝后每一分枝留条瓜见瓜后留叶去尖应防止瓜秧疯长注意防治蚜虫二津春号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

第 一 章 黄 瓜 新 品种 第一节 春露地 品种 一、津春 4 号 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 。 植株生长势强, 株高 2 - 2 .4 米 , 分枝多。主蔓结瓜为 主 , 侧蔓亦有结瓜能力, 并有 回头瓜 。瓜长棒 型, 瓜色深绿 有光泽 , 白刺、棱瘤 明显。瓜条长 30cm , 单瓜重 200 克, 腔 心小于瓜粗的 1/ 2 , 瓜把约为瓜长的 1/ 7 。瓜 肉厚, 质脆 , 味 清香 , 品质佳。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能力强。一般每 公顷产 82500 公斤, 比津研 4 号增产 30 - 50 % , 适于我 国 各地推广 。 苗期管理 以促和控相结合 , 定植后注意缓苗 , 每公顷保 苗 5500 株左右。当瓜秧结瓜时, 下部容易出现分枝 , 10 节 以下侧枝 以打掉为宜。中上部 出现分枝后 , 每一分枝 留 1 条瓜 , 见瓜后留 1 - 2 叶去尖 , 应防止瓜秧疯长 , 注意防治蚜 虫。 二、津春 5 号 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的。 品种特性 早熟, 春露地栽培第一雌花节位 5 节左右 , 秋季栽培第一雌花节位 7 节左右。兼抗霜霉病、白粉病、枯 萎病 , 尤其是在多年连茬地表现明显的抗病优势, 瓜条深绿 色, 刺瘤 中等 , 瓜条顺直 33 厘米 , 横径 3 厘米 , 口感脆嫩 , 商 品性状好 , 生 长 势强, 主 蔓侧 蔓 同时 结瓜 , 产 量 60000 - 75000 千克/ 公 顷, 较津研 4 号增产 30 % - 4 0 % , 可用于加 工出品符合外贸要求 , 腌制出菜率达 56 % , 是加工鲜食兼 用的优 良品种 。该品种适合早春小拱棚 。春夏露地及秋延 后栽培。 栽培要点 春露栽培采用 阳畦育苗方式, 控制昼夜温 差培育壮苗 , 苗龄 30 天左右 , 3 叶 1 心时定植。主侧 蔓 同 时结瓜 。因此 , 要保证充足的肥水条件 , 增施磷钾肥 , 定植 密度每公顷 52 500 - 60000 株 。 三、中农 6 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早中熟杂种一 代 。 主要性状 生长势强, 主侧蔓结瓜 , 第一雌花着生于 3 - 6 节 , 每隔 3 - 5 节 出现一雌花。瓜深绿色, 无花纹, 瘤 小、刺密、白刺、无棱 , 瓜长 30 - 35 厘米 , 横径 3 厘米 , 单果 重 100 - 150 克, 瓜柄短, 品质佳 , 产品性商品性好 。抗霜霉 病、黄瓜花叶病毒 , 产量 67500 - 75000 千克/ 公顷以上。适 宜春季露地栽培。适于华北等地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地区 3 月上旬育苗 , 苗龄 30 - 35 天, 苗期不宜蹲苗 , 4 月上旬定植 , 栽苗 52 500 - 60000 株/ 公顷。侧蔓留 2 叶 1 心摘心。苗期喷 150 - 2 00 毫克/ 升的 乙烯利 , 可提高前期的雌花数量 , 进而提高前期产量 。育苗 每公顷用种量 22 50 克。 四、中农 8 号 中国农业科学 院蔬菜花卉研 究所育成 的中熟杂种一 代 。 主要性状 生长势强, 株 高 2 米 以上 , 主侧蔓结瓜 , 第 一雌花着生于主蔓 4 - 7 节 , 每 隔 3 - 5 节 出现一个雌花。 瓜长棒形, 瓜深绿色, 有光泽 , 无花纹, 瘤 小刺密 , 白刺 , 无 棱 , 瓜长 35 - 4 0 厘米 , 横径 3 厘米 , 单果重 2 0 - 150 克, 瓜 柄短, 质脆 , 味甜, 品质佳 , 商品性极好 。抗霜霉病、白粉病、 枯萎病 。产量 75000 千克/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