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青年教师获奖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 青年教师获奖课件

27 记承天寺夜游 1.整体感知作品内容大意。 2.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体会作品意境?。 3.理解作者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和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一、小声朗读一遍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 藻荇( )交横 xìng 掌握下列红色字读音(读、写各两遍) 二、放声朗读课文(自读、齐读、分小组读、个体 朗读) 五、看注释,查资料,小组讨论翻译课文 ●重点掌握下列句中红色词语 1、月色入户( ) 2、欣然( )起行 3、念( )无与为乐者 4、相与( )步于中庭 5、盖( )竹柏影也 6、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门 高兴的样子 想 一同,共同 表推测,大概,原来是 只,只是 ●重点掌握下列语句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想到没有和(我)游乐的人。 一同走到庭院中。 好像积着水,清澈透明。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我愉快地起来走动。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初品美感 全文不足百字,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笔调清新淡雅,景象明净澄澈,行文波澜起伏,极具诗情画意。 问题研讨——绘庭中月色 品月色之美 用波浪线勾画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轻声读出来, 说说读后的感觉。 难道承天寺的院子里只有竹子柏树吗? 1、寻伴夜游 2、庭院月色 3、月下感慨 ——叙述 ——描写 ——抒情 (一)、课文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用四字概括。三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区别? (二)、课文第二段描写庭中月色,着力表现了月色的什么特点?作者仅用十八字就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你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怎样的写作技巧? ①、比喻。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本段虽未着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 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而言,“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一正一侧,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③、抓住瞬间的感觉,把空明澄澈的月光写到极处。“积水空明”是人在月光下产生的错觉;先写假象“水中藻荇交错”,在明“本体”“竹柏影”则把这种错觉推进一层,更加使人感到扑朔迷离,亦真亦幻。猛一抬头看见了竹柏,这才醒悟:“藻荇”原来是月光下摇曳的竹柏的影子,“空明”的“积水”却是一泻千里的冷月清光,愉悦之情顿现笔端,从而获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艺术效果。 (三)、你觉得文中作者叙事,写景,抒情都是扣住哪一个字来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闲” ——“闲人”、“闲情”、“闲心” “闲”字堪称本文的文眼。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只因“无与为乐者”就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是“闲人”之举;而张怀民竟然“亦未寝”,在夜深人静之时兴致盎然地与作者“步于中庭”,可见张怀民也是一个“闲人”;月照庭院,树影婆娑,本寻常景观,在他们眼中却如此充满诗情画意,只有“闲人”才会有“闲情”品出个中意蕴 。正是因为他们都是“闲人”,才会“结伴夜游”。也正是因为他们都怀有“闲情”,视功名利禄如粪土,看荣辱得失皆云烟, “无案牍之劳形”,才有幸睹此盛景,是为“闲心”。而一般凡夫俗子汲汲于富贵,醉心于名利,既无时间,更无心思去发现、感受自然的美丽,即便面对良辰美景,也往往视若无睹,这是多么悲哀呀!结尾作者发出的感叹实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