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想起航——主题班会(第三周).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理想起航——主题班会(第三周)

四川大学 南京大学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大学 天津大学 浙江大学 西南大学 环节三: 我的理想 欣赏了这么多所大学,你是否已经怦然心动了? 还等什么?那就快把你理想的大学记录下来吧。 一 列 没 有 返 程 的 列 车 你选择下车追寻风景而停滞不前还是带着小站的祝福继续前进? 请把你的终生理想写在纸的另一面。 小站有美丽的风景 你 的 人 生 路 途 你的人生目标 电玩、网络 不健康的漫画、小说 青春旅途中的 一个诱惑 光怪 陆离 的社 会生活 早到的爱情 我们如何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呢? 成功没有捷径 唯有依赖奋斗 当辛劳成为一种习惯, 当勤奋成为一种充实, 无聊的嬉戏就将变成一种空虚。 效率= 劳动量-无效劳动量 时间 鲁迅说过:“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即等于延长了生命。” 一、增大单位时间内劳动量的方法 1、减少犹豫的时间,明确任务 2、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3、制定周详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要落实到每学期、每月、每周、每天 4、多利用空余时间 比如早读之前的时间,中午午休前的时间,晚修前的时间,如果我们坚持,利用我们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二、怎样减少无效劳动 1、何为无效劳动: (1)人家在自习、看书,他在那说笑话、说大话、 说课外的话等. 闲话 (2)把课余的时间消磨在游戏里、老师在讲数学他在发呆、上自习在聊天、抄别人的作业、教材还没弄通就去抠难、怪、偏题等。 闲事 (3)正听着课,思路不知不觉地到了其他无用 的事上;学习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考试成绩 不理想,就忧虑、担心同学们怎么议论自己、父 母怎样批评自己,结果越想,烦恼越深,越不能 平心静气的分析失误的原因,形成:考试失误 情绪低落 无心纠正 成绩更低等等 闲思 2、如何控制“三闲” 首先要明确地将无用、有害的言、行、思和有 用的言、行、思区分开来,一旦有了区别,下意识 和潜意识就会起作用,不知不觉加以限制。然后要 采取控制“三闲”的办法,控制“三闲”的办法应当有 几十种、上百种,每位同学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选 择不同的方法,较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常说 是尽可能多的做实事,心情不好时,做喜欢做的、 难度小的事。实事做多了,形成较牢固持久的兴奋 中心了,“三闲”便不容易侵犯。 高一(4)班主题班会 环节一: 猜一猜 规则: 1、以下是一些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和名人事迹,猜一猜是出自于谁? 2、主持人说“开始”后开始抢答,抢答并答对的同学获得小礼物。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 ?? ?? ?? ? 志当存高远。? ? ——陈涉 ——诸葛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青年应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 ?? ?? ? ——曹操 ——孙中山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托尔斯泰 ——李清照 有位少年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立志报国,献身革命。他在中学读书时,同学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1914年他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全部的费用只有几块大洋,而三分之一花在订报上,铺盖和衣服非常单薄。他与同学提出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期间不谈恋爱。他认为改造世界对学问知识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请问这位少年是谁? 毛泽东 20世纪初沈阳一所小学。校长问同学们: “你们为什么读书?”课堂上顿时寂静无声。 听了片刻,一个同学毕敬毕恭的站起来回答: “读书为了寻求生路。”话音刚落,另一位同学说:“为了光宗耀祖!“这时,一位同学从座位上站起来。他 ,浓眉大眼,昂首挺胸,大声回答道:“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腾飞于世界而读书。”当时这位少年年仅12岁。请问这位少年是谁? 周恩来 歌德巴赫猜想一直被看作数学王冠上的明珠。200多年前,有不少科学家试图征服它,并因此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却都没有成功。有位中国少年上中学就暗暗立志摘取这颗明珠,他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和理想。他拼命积累知识、奋力演算难题,草稿纸装了一麻袋又一麻袋。最后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想的合力,移动了数学群山,摘取了数学王冠上这一璀璨的明珠,发明了以他的姓氏的定理。请问这位少年是谁? 陈景润 环节二: 说一说 1、说说自己小时候和现在的理想; 2、过去和现在的理想有没有发生变化? 那么,作为一名高中生,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