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猪笼草捕食昆虫机理研究试验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猪笼草捕食昆虫机理研究试验报告

猪笼草捕食蝗虫机理研究 珠海市金海岸中学 陈俊成 摘 要:通过蝗虫在猪笼草笼体内爬行对照实验,观察蝗虫在猪笼草笼体内爬行情况变化,记录蝗虫爬行和死亡时间,分析猪笼草笼体形态、表面结构和消化液在捕食蝗虫过程中的作用。揭示出猪笼草捕食昆虫的三大因素:一是光滑的瓶体内壁,防止昆虫爬出;二是瓶体底部的牛角尖结构,使蝗虫卡在这里,不能活动;三是消化液的润滑、缓冲作用和麻醉作用,使瓶体内壁更加光滑,并削弱了蝗虫的弹跳功能,使昆虫昏迷无力争扎。被消化液溺死。 关键词:猪笼草 蝗虫 捕食 机理 1.研究的背景资料、思路、方法: 1.1国内外猪笼草研究情况: 目前已知全世界食虫植物有625种[1],我国食虫植物种类较少,尤其是猪笼草(Nepenthes mirabilis)可以光合自养,同时又可以捕捉昆虫,消化吸收虫体营养以补充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独特的食虫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国外相比,我国对食虫植物的研究几乎呈空白状态食虫植物特殊的捕虫习性一直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食虫植物的捕虫机制、消化吸收虫体营养的机理等都有一定的认识,但了解得还不透彻对食虫植物为什么要捕食昆虫这一基本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答案仅分布于海南省和广东省南部由于土地开发和过度采集,猪笼草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进行猪笼草的食虫机理的研究,揭示猪笼草的奥秘,为猪笼草的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实验结果:见(表1)、(表2),蝗虫放在垂直的玻璃板上能自由爬行活动,可垂直向上爬行1米以上,并可在垂直平面玻璃上停留90分钟以上不会滑落,证明蝗虫具有较强的攀爬附着能力(图2)。 当将新鲜的猪笼草笼体内面展平粘贴在垂直平面上,方向以瓶口朝上粘贴,保持笼体自然垂直,将蝗虫分别放在猪笼草笼体内面下、中、上不同部位上,观察蝗虫攀爬情况:蝗虫在猪笼草内壁下部斜坡处向上爬行换步较容易,尝试多次换步可向上爬行,但蝗虫最长停留时间为3分钟,爬行高度不过2厘米(图3);在中部爬行换步较更困难,停留时间和爬行距离更短;将蝗虫放在中部临界上部蜡质层处,蝗虫换步无法在蜡质层处找到支撑点,将蝗虫直接放在猪笼草笼体上部蜡质层部分,蝗虫不能攀附在上面停留,更不能攀爬。 结论:猪笼草笼体内壁表面的光滑度比平板玻璃更光滑,这是猪笼草捕食的重要原因之一,蝗虫在笼体内难以攀爬,经过显微镜解剖观察(图4),可看见密集分布着倒燕窝状结构,可以防止昆虫外逃,笼体上部蜡质层更是光滑,昆虫不能附着在上面。清华大学提供的猪笼草笼体显微镜照片(图5),更加清晰的揭示了笼体内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蝗虫在不同材料表面爬行情况记录2008-10-4(表 1) 材料 蝗虫在表面停留时间(分钟) 爬行高度(cm) 平面玻璃 90 100 平面玻璃 60 64 平面玻璃 30 31 平面玻璃 30 31 平面玻璃 20 23 猪笼草内壁平面 1 2 猪笼草内壁平面 2 1 猪笼草内壁平面 1 0.5 猪笼草内壁平面 1 0.1 猪笼草内壁平面 3 0 圆筒型量筒 4 10 圆筒型量筒 8 10 圆筒型量筒 10 11 圆筒型量筒 1 8 圆筒型量筒 5 9 无水笼体 0.1 2 无水笼体 1 2 无水笼体 0.2 1 无水笼体 0.2 1 无水笼体 0.3 1 蝗虫在不同材料表面爬行情况记统计表(表2) 材料 蝗虫在表面停留最长时间(分钟) 蝗虫最大爬行高度(cm) 蝗虫在表面平均停留时间(分钟) 蝗虫平均爬行高度(cm) 平面玻璃 90分钟以上 100以上 46 49.8 猪笼草内壁平面 3 2 1.6 0.72 圆筒型量筒 10 11 5.6 9.6 无水笼体 1 2 0.36 1.4 2.1.2圆筒对比: 方法:在不改变猪笼草笼体形态的情况下,与直径相当的圆筒型玻璃量筒进行对照,观察蝗虫在形态相似,材料不同的圆筒内爬行情况。笼体形态对蝗虫爬行的影响。准备直径3cm高度25cm洁净干燥的玻璃量筒,准备直径3cm长16cm新鲜猪笼草笼体,将笼体内液体清洗干净,晾干笼体内的表面水分,并将笼体外部及叶片放在清水中保鲜备用。将大小相同的蝗虫分别放在量筒和无液笼体内观察蝗虫爬行情况。 结果:蝗虫在量筒内弹跳高度可达18cm,蝗虫经过多次尝试攀爬最高可爬行11cm(图6),停留10分钟以上。放入在空笼体中的蝗虫,向上爬行,又会向下滑落(图7),有时会滑到仰面朝天(图8)。当敲击瓶体,蝗虫用跳足弹跳,可以跳到瓶口碰到瓶口内翻的瓶缘又会弹回瓶底,个别蝗虫弹跳正好没有碰到瓶缘,有跳出瓶体的情况,有同伴在同一笼体内时,蝗虫跳出笼体的机会更大(图9);蝗虫在笼体内弹跳偶尔可跳出笼体,但是多数弹跳会碰到笼缘内翻处弹回笼内,蝗虫经过多次尝试攀爬最高可爬行2cm,停留1分钟左右,就会滑落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