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工业絮凝酵母之构建及乙醇耐性分析.docVIP

新式工业絮凝酵母之构建及乙醇耐性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式工业絮凝酵母之构建及乙醇耐性分析.doc

  新式工业絮凝酵母之构建及乙醇耐性分析 1绪 论 1.1燃料乙醇产业 1.1.1清洁能源 燃料乙醇能源保障和供应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二十年里,我国的能源消费的总量提高了 2.6倍,2007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缺口则会达到3.6亿吨。由于石油等化学燃料不可再生性,石油资源正面临不断枯竭的问题,且化石燃料的幵发与使用过程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问题,如C02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⑴,石油炼制不当导致不达标的汽车尾汽排放所带来的席卷各地的雾霾天气等。从长远看,改善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幵发清洁可再生能源是大势所趋。生物燃料有燃料乙醇、生物柴油、高级醇(正丁醇,活性戊醇等)以及方兴未艾的以微藻为原料的第三代生物能源[2],而这其中燃料乙醇产业最为成熟,应用也最广泛[3-6]。以农副产品为原料、发酵方法生产燃料乙醇的过程中,利用植物体内固定的C02产生的糖发酵,发酵产物乙醇作为产品燃烧后再回到大气中,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满足清洁可再生的要求[7]。 1.1.2燃料乙醇发展现状 2011年全球燃料乙醇总产量约为6943万吨,其中美国燃料乙醇产业一直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57%),巴西位列第二(占世界总产量33%),欧盟近年来发展迅速,以谷物特别是小麦为主原料,但总量和规模远不及美国和巴西[8]。各国燃料乙醇生产情况如图1.1所示(截止2009年)[9]。我国最早于2001年在河南建起20万吨年生产能力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并试点推广E10乙醇汽油(即10%燃料乙醇调和90%普通汽油)。后又在黑龙江、吉林、湖北、河北、安徽、山东、江苏等地建立推广燃料乙醇项目,如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润、河南天冠、安徽丰原、广西中粮等乙醇生产企业(表1.1) 我国的燃料乙醇发展有其历史适应性,在2001-2005年这段时间里发展燃料乙醇主要目的是处理陈化粮,解决从1999年起的粮食积压问题。而2005年全球粮食价格幵始上涨,后来又经历了 2008年玉米价格暴涨,从2006年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限制粮食乙醇的政策规定,要求避免其与人争粮,与人争地的问题,而大力发展非粮乙醇,我国燃料乙醇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根据相关评估,从目前到2015年,木冓、甘辑及甜高粱将成为我国主要能源作物,什鹿和甜菜作为制糖和生产燃料乙醇两用的作物。2016-2025年,乙醇的原料作物、柴汕的油料作物及木质纤维素作物会共同发展,甜高粱、纤维高梁、木碧、菊芋、甜菜、灌木及多年生的草本类纤维作物,以及麻疯树、黄连木、文冠果等在内的油料作物也会得以发展。到2026年,基于糖和淀粉的能源作物种植面积会逐渐减少,木质纤维相关作物将成为主要能源作物,这其中包括了怪柳、紫穗槐、纤维高梁、菊芋、芒草、柳枝稷等草本发展燃料乙醇要解决原料、菌种适应性和生产工艺问题。目前我国燃料乙醇最主要的问题是成本过高。如同样生产规模在美国生产成本为3300-5500元/吨,在我国则需要6200-6900元/吨,这其中原料成本甚至占到了 70%-90%。因此对我国燃料乙醇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降低原料成本,可以使用低成本的纤维素类原料,并解决其能源密度低与水解效率低的问题,但这需要提高纤维素产酶效率与五碳糖六碳糖共发酵菌株的构建[4,6,15-17]。除却原料成本,紧随其后的为能耗成本,包括发酵过程中的冷却、发酵结束后的产物和菌体分离成本、精馆及废槽液处理成本等,都造成乙醇发酵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现阶段燃料乙醇生产负能量效益的局面[6]。针对乙醇发酵成本高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策略提高乙醇发酵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首先,通过工艺优化和菌体改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发酵终点的乙醇浓度,即采用超高浓度发酵,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超高浓度发酵于上世纪90年代被正式提出,要求发酵终点的乙醇浓度超过15% (v/v),底物可发酵糖类浓度超过25% (v/v)[i8]。这种发酵模式因为提高了发酵终点的乙醇浓度而大幅节省了精馈的能耗,减少了废槽液总量,降低了处理时的能耗但高浓度乙醇对菌体活性造成了剧烈的影响,高浓度的毒性产物(乙醇)与高浓度底物带来的胁迫(如高渗透压胁迫)往往使菌体的活性迅速下降,随着发酵的进行菌体甚至逐渐死亡,出现发酵残糖过高、周期增长甚至阻滞的现象[29]。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可以添加保护性成分来优化培养基成分,优化发酵工艺(如重复批次发酵,多级罐串联),或通过各种手段改造菌株,使其耐受性和发酵能力得到提高[2G_24]。 2新型絮凝工业酵母菌株构建 2.1引言 酵母絮凝是指细胞彼此粘附形成毫米级颗粒而沉降,在工业生产中钉S要作用,可以降低分离成本,提高菌浓度从而提高发酵效率。因此可以通过单独导入或激活絮凝基因而使宿主获得絮凝表型。对实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