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课件

一. 法令出一 含义: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萌芽于战国 建立于秦朝 巩固于西汉 完善于隋唐 加强于北宋 发展于元朝 强化于明清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汉武帝所用丞相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 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 “田蚡不足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当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 消极作用:(1)科举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选拔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2)科举制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3) 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 结 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4)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 ⑴.唐太宗认为应该加强宰相制度,以避免决策失误。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是政治 混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身。 (2)皇帝决断和宰相等集体讨论应结合起来。 (3)中央政治各部门只管办事,皇帝一人决策即可。 (4)从根本上说并不矛盾。二者都坚持专制制度。但唐太宗要求将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统一起来,而明太祖将宰相制与君主专制绝对对立看待,因此得出不同结论。 知识图表 * 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皇帝 全 国 政 务 御史大夫 太 尉 丞 相 监察 军事 助理 如何减少皇权的削弱? 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 谭嗣同 《商君书》强调“权制独断于君。”“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史记?李斯列传》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 小大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基础:理论基础来自于法家思想;经济基础来自于小农经济。 实质:处理两个关系,在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特点:皇帝的终身制和世袭制,通过直接任免各级官吏而掌握大权。 形成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服从皇帝。 职能:镇压人民反抗,抵御外来侵扰,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冲突,组织重大工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兴衰过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如何防止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如何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形成割据势力? 如何选拔官吏帮助自己管理天下? 如何加强对官吏的管理? 2年2 2年 下狱腰斩 昭帝时死 刘屈髦 田千秋 12年2月 下狱死 公孙贺 8年3月 去世 石庆 2年7月 下狱死 赵周 2年10月 畏罪自杀 严青翟 3年 畏罪自杀 李蔡 2年4月 去世 公孙弘 7年6月 免职 薛泽 3年9月 去世 田 3年8月 免职 许昌 1年2月 免职 窦婴 任职时间 离任原因 姓名 二、君权和相权 1、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1)原因 (2)性质 ——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之争。 2、汉至宋代抑制或分散相权的主要措施 3、发展趋势? 汉朝: 西汉: 改变传统、频繁换相、多人免职、处死 中朝制度 唐朝: 三省六部制 宋朝: 东汉: 扩大尚书台的权力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通过这些故事,大家能发现什么历史信息? (君权和相权的发展趋势?)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史料链接: 皇 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