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择性短节段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的中期疗效观察
目 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4
研究论文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
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的中期疗效观察
前言………………………………………………………………………………………·8一
日IJ吾………………………………………………………………………………………‘
材料与方法…………………………………………………………8
结果………………………………………………………………………………………·11
附图…………………………………………………………………·13
5
附表………………………………………………………………………1
讨论………………………………………………………………………17
结论………………………………………………………………………………”23
参考文献……………………………………………………………23
综述退行性腰椎侧凸的发病特征及治疗………………………………27
致谢………………………………………………………………………一35
个人简历…………………………………………………………………36
中文摘要
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
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的中期疗效观察
摘 要
lumbar
目的: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往无腰椎侧凸病史,50岁以后出现的伴随脊柱退行性改变而出现的原发
性脊柱侧凸,以腰椎侧凸多见。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往往合并腰椎管狭窄
症,这种情况多是因腰椎不稳引起椎间盘变性突出、黄韧带增生肥厚、小
关节增生肥大压迫神经引起。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已经成为治疗不
合并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标准术式。该术式可对椎管及神经根管充
分减压的同时行椎间融合,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对于退行性腰椎侧凸的
治疗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特别是对手术节段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目
前关于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研究很多,针对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自身特点,
同时存在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等一系列问题,对于这种选择性
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特别是术后相对远
期的疗效报道较少。本文旨在研究该术式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
窄的中期疗效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隋况。
管狭窄症患者139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77例,年龄51~82岁,平均
(63+12)岁,平均随访时间5.1年。根据是否合并腰椎侧凸将所有患者
分为两组:侧凸组(31例)、非侧凸组(108例),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短
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所有患者均行X线、CT、MRI检
查。根据Cobb角测量方法,测量腰椎侧凸组腰椎正位X线上腰椎侧凸主
弯的Cobb角,根据腰椎CT及MRI检查明确腰椎管狭窄诊断。应用双能
7
X线吸收法测定两组患者腰椎(L2.4)及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S
三角的T值,T值.1为骨质正常,T值在.1~。1.5为骨量减少,T值≤.2.5
为骨质疏松。记录所有患者性别、病程、年龄、骨密度T值、JOA评分。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情况,邻近节段退变等级根据
UCLA椎间隙退变等级标准判定,比较两组患者下腰痛与神经症状的改善
率有无差异,下腰痛与神经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下腰痛改善率=(术后
中文摘要
评分)/(26一术后神经症状JOA评分)×100%。
结果:139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
术切口均一期愈合,侧凸组末次随访时有3例患者融合节段邻近间隙再次
发生椎管狭窄并合并下肢神经症状,均行保守治疗。侧凸组男14例,女
17例;非侧凸组男48例,女60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辽宁地区206年-2010年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分析.pdf
- 辽宁省老年人群根面龋患龋状况的调查及分析.pdf
- 过敏性猝死豚鼠IgE含量的死后变化规律和肥大细胞脱颗粒的观察.pdf
- 过敏性皮炎患者IL-4及IL-13以及EBV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pdf
- 过敏性紫癜患IL-23IL-17轴相关因子的检测.pdf
-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特性的初步观察.pdf
-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组胺、白三烯B4表达变化和意义.pdf
- 过敏性紫癜的床分析.pdf
-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LR6表达及其与Th1、Th2及Th17细胞免疫应答相关性研究.pdf
- 过表达Olig2促进大鼠羊膜上皮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探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