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近代史纲要读书.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近代史纲要读书

位卑未敢忘忧国 ——读《中国人自画像》有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时代,总会有属于自己时代的骚人 墨客,因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被打上他们时代的深深烙印,就像是盛唐的李太 白,晚唐的杜工部,北宋的辛弃疾……晚清时期,英雄豪杰被迫揭竿而起,名传 千古的孙逸仙,特立独行的江湖女侠秋瑾亦或满腔爱国热血的诗人书生黄遵宪, 他们都在晚清的历史舞台上一展风采,自始以降被人称赞歌颂。然而晚清这个风 起云涌的特殊时代,满怀爱国之心的迁客骚人绝非这区区几人,还有更多活跃于 当时的国内国外,却不被现在人所熟知,陈季同就是其中一位。 陈季同,一个少有人知的名字,一个渐渐被淡忘的翻译家、政治家、外交家 字敬如,一作镜如,号三乘槎客,福建侯官人。早年入福州船政局学习,后去法 国学习法学、政治学,历任中国驻法、德、意公使馆参赞,刘铭传赴台湾幕僚、 1 副将,曾建议组织“台湾民主国”,任“外务大臣”。 个人政治经历丰富,曾在 巴黎居住16 年之久,精通法文、英文、德文和拉丁文,同时在法文上造诣极高, 为向西方人宣传中国文化,消除西方人对中国的种种误解,扭转中国恶劣印象, 著述颇多,而笔者本次阅读的《中国人自画像》就是其一。 每部文学作品总会有其自身写作目的与文学特色,成书于1884 年的用法文 写作的《中国人自画像》更是有其鲜明的写作目的与时代烙印——通过对中国社 会解剖式的详尽描述,来向西方人展现一个真实的或者说被美化了的东方中国, 澄清诸多文学作品对中国的扭曲,从而提升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在西方人心目中的 地位,对外展示中国的大国形象。当今文学作品每每以“自画像”的形式出现时 总会带有一种自嘲或自我批判的意味,然而诞生于那个特殊年代的《中国自画像》 却是纯粹的赞美与辩驳,力图在方方面面展现中国的文明形象,字里行间透漏出 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曼妙生姿的文笔 1 陈季同个人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view/659175.htm ,最后浏览于2013 年5 月25 日15:40.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陈季同不愧为贯通中西的学术大师,常年参与外交使其 对外国文化了如指掌,同时幼年在福州船政堂接受的传统教育又使其不失儒雅之 风。法国给人的第一印象向来以浪漫著称,法文也同样毫不例外。尽管阅读的是 陈季同先生法文作品的中文译本,但字里行间依然可以看到陈季同先生出众的文 采与浪漫的情怀。 例如,在《宗教与哲学》一章里,陈季同挥笔写到:“无论何处,我看见一 个真理在闪耀,它的美是普世相同的;我仿佛听见天地和鸣。汇成一曲浩荡之歌; 而当我不再沉醉于这个梦想时,听见的却是一片嘈杂之声,这个世界已经变成种 2 种信仰的大杂烩……”在他的笔下,中国的古老圣贤哲学与西方的宗教一样, 就好像是徘徊于地平线上的希望,就好像是高悬于天空的太阳一样,给予人心灵 上的指导与安慰,让人忘记现实的苦痛,忘记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强烈 的对比后让人看到的是丢失信仰后的迷茫无助与喧嚣。 当然,身为外交官的陈季同绝不会仅仅停留在这种浪漫抒情上,即使在他对 西方人批判讽刺时,他的文采亦会展现无遗。“如何奖赏一位聪明好学之士的勤 奋用功?假如你家境清贫,唯一的财富就是尊贵的姓氏和光宗耀祖的愿望,你是 否能够仅仅通过学习以及学业的成就获得功名?你是否能够仅仅凭借自己的学 识地位就得到升迁?你是否能够指望通过学识来为自己赢得权利?你是否能够仅 仅借助才学成就获得荣誉和权力?在中国,能;在欧洲,否。”一段简洁有力的 排比中,陈季同对中国科举制度的推崇跃然纸上。就在西方人对于中国士人制度 表现出不屑时,陈季同勇敢发问,难道西方的教育制度就真的那么完美无缺,而 中国的人才遴选机制就是那么一文不值吗?答案是坚定有力的,“不”!“在中国, 能;在欧洲,否。”干脆利落地表明了一个外交官的立场,隐隐中可以看到中华 民族的崇高形象。 铿锵有力的辩驳 陈季同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的使命中必定包含着对国家荣誉,民族尊严的 据理力争,就此一点,从这本书的牟言中便可窥得一二。“藉旅居欧洲十年之经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