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老虎识别和防治.ppt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老虎识别和防治

地老虎的识别与防治技术;地老虎的识别与防治;一、???? 形态识别(黄地老虎) ;2. 卵:馒头形,直径0.5-0.6毫米,高0.4-0.5毫米,中央有菊花形花冠,四周有长短不一的纵脊。 3. 幼虫:老龄幼虫体长33-43毫米。头部黄褐色,宽2.8-3.2毫米,颅侧区有略呈长条的黑褐色斑块,额区直达颅顶,呈双峰型,无颅中沟。体淡黄褐色,具光泽,背部有线形条纹,但不甚明显。腹部每节背面中央两片略小于其后两毛片。腹部第1-7节气门小于其后的毛片。 4. 蛹:红褐色,长15-20 毫米,体上具圆形刻点。 末端有臀棘一对。 ;二、???? 为害特点 ;3. 咬食生长点 初龄幼虫啃食棉苗生长点,使一棉苗仅剩两片肥大子叶,无法长出新叶,称为“公棉花“,最终死亡。如为害生长点的时间稍晚,叶腋处可发出几个新芽,形成”多头“棉株。 4. 啃食根茎 幼虫长大后,白天潜伏土中,夜间啃食和切断棉苗根茎。如果为害较轻或根茎已木质化,则将根茎韧皮部吃成一个个缺刻,缺刻有大有小,有时成为环状,对营养运输影响很大,甚至使棉苗枯死。 ;三、???? 发生规律 ;次年春季温度升高,幼虫复苏,上升到表土2-3厘米处作土室准备化蛹,此时正值菜粉蝶成虫初见(气温平均100C)。 化蛹盛期北疆在4月中下旬;从物候来看,此时正值榆钱盛开、白杨花落地之时(铲耕除蛹)。 越冬代蛹期约一个月,成虫开始羽化,此时正值榆钱败谢、洋槐初花之时。 (气温平均160C) 羽化盛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气温平均200C左右) (频振灯诱杀)。 ;黄地老虎羽化后( 4月下旬至5月中旬),需取食花粉或蜜糖来补充营养。越冬代成虫的蜜源植物主要是马兰、大葱、洋槐、沙枣等多种春季开花植物。以后各代主要是向日葵、棉花等。成虫白天藏在墙缝、屋檐、土缝、植物丛中和土块下。飞翔、取食、交配、产卵等活动均在夜间进行。夜间飞行有3个阶段,黄昏后主要是取食以补充营养,午夜主要是交配和产卵,天亮前主要是再度取食和寻找隐蔽场所。 ;成虫有明显的趋光性,利用黑光灯可诱集成虫。成虫羽化后1-3天即开始交配,交配后成虫即可产卵,产卵期5—10天,每头雌蛾产卵一般为500-800粒,最高可达2000余粒,数量差异较大,主要与幼虫期食料、成虫期营养以及温,湿度有关。 ;黄地老虎产卵要求土壤有一定的湿度,湿度高时,卵主要产在地表的枯枝落叶上,土壤稍干时则产在地面、土块下和土缝中,在干时则产在植物的幼苗上。各地发现产卵的植物幼苗很多,以苘麻上最多;如种有芝麻,幼苗上卵也多。其他还产在番茄、白菜、萝卜、玉米、小麦、苜蓿、棉花、三叶草、苋菜等作物和灰藜、旋花、草眉草、狗尾草等杂草上。 ;成虫产卵在地面、土块,多为单粒,枯枝上常2-4粒成串排列。在喜产卵的植物幼苗上,卵多成堆,数粒至数十粒不等,单粒极少;叶面、叶背、茎杆、叶柄上均有,以子叶及第1片真叶上最多。其他植物均以单粒为主。第一代卵出现始期北疆在5月初,盛期则分别在5月上旬、5月中旬。卵期一般4-7天,视温度而定;17-18℃时约10-12天,18-19℃约8天,20-21℃时约7天,22-24时约6天,25-26℃时约5天,27℃以上则仅3-4天。 ;幼虫孵化时咬破卵壳,并吞食部分卵壳。幼虫一般蜕皮5次,共6龄,但个别也有5龄或7龄的。1-2龄幼虫常在植物心叶或嫩头隐蔽,也有潜入表土的;3龄以后则主要潜入土中,深度为2-3厘米。幼虫受惊或被触动立即卷缩成环状。幼虫历期一般为25-30天,其长短主要决定于食料的温度。幼虫老熟后入土作土室,并在其中化蛹。蛹室深浅与土壤质地有关,一般为3厘米左右,蛹期15-30天,主要决定于温度高低。 ;四、主要习性 成虫产卵前须补食花蜜。 较强的趋光性。(频振灯) 产卵有明显选择性。(苘麻、芝麻) 1-2龄在地上危害。(喷雾) 3龄以后转入土下危害。(毒饵) 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冬灌) 田埂高坡和向阳面多余低洼背影处。(铲埂除蛹) ;黄地老虎发生与棉田播种期和地膜栽培有直接关系。播种早发生轻,播种晚发生重;地膜栽培一般较早,棉苗发育快,加上地膜覆盖后地面裸露面积小,杂草少,可减少产卵,因而地膜棉田黄地老虎为害程度明显减轻。目前我区棉田大都是早播和地膜栽培,地老虎发生明显减轻,目前地老虎对棉花的为害主要是造成多头棉株和啃食根茎。幼虫爬上棉株为害的情况也明显增多。 地老虎每年发生的轻重,与春季气候有关,特别是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期如为低温多雨的天气,春播作物的发生则明显减轻,相反则明显加重。 ;五、防治措施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