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咬合接触对桩核冠修复后牙体及牙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
咬合接触对桩核冠修复后牙体及牙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
姚 蔚1,2,陈维毅1,李 冰2,赵 彬2,王 为3(1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山西省太原市 030024;2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3乌鲁木齐大为创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13)
引用本文:姚蔚,陈维毅,李冰,赵彬,王为. 咬合接触对桩核冠修复后牙体及牙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4):615-620.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7.04.021 ORCID: 0000-0001-6959-4116(陈维毅)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稳定咬合接触:健康牙的咬合在牙间交错位时可达到3区稳定接触,以获得正中稳定,即ABC 3区接触,A区为下后牙颊尖颊斜面与上后牙颊尖舌斜面的接触区,B区为下后牙颊尖舌斜面与上后牙舌尖颊斜面的接触区,C区为下后牙舌尖颊斜面与上后牙舌尖舌斜面的接触区,ABC接触是生理条件下磨牙颌面典型接触形式,有利于达到正中稳定,分散颌力,减少咬合力对牙的创伤,有研究表明B区接触有特殊的重要性。
不同咬合接触对不同程度牙体缺损经不同桩核冠系统修复后牙体牙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相对于稳定咬合接触(ABC),不稳定咬合接触(AC)提高了牙体和牙周组织应力水平;采用高弹性模量的桩材料修复时,牙体组织应力更高,且缺损越大应力越高;纤维桩修复后牙周组织应力略高于氧化锆桩,和缺损形式关系不明显。研究结果提示临床修复体咬合调整需精确恢复,尤其是不能缺少B区接触。
摘要
背景:桩核冠修复牙体缺损是恢复牙齿形态与功能的有效方法,但其修复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需进一步研究多重影响的效应以优化设计。
目的:研究不同咬合接触状态下,不同程度牙体缺损采用不同桩核材料修复后的组织应力水平变化。
方法:通过CT数据建立人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实体模型,并通过软件生成完整天然牙、6种缺损形式(全颌面轻度缺损、全颌面重度缺损、近中颌面轻度缺损、近中颌面重度缺损、远中颌面轻度缺损、远中颌面重度缺损)及2种桩核(纤维桩、氧化锆桩)冠修复的模型,导入ANSYS三维有限元软件,分析在稳定咬合接触(ABC)和不稳定咬合接触(AC)状态下的牙体、牙周组织应力。
结果与结论:相对于稳定咬合(ABC)接触,不稳定咬合(AC)接触提高了牙体和牙周组织应力水平,并且不稳定咬合对修复后牙影响更明显;采用高弹性模量的桩材料修复时,牙体组织应力更高且缺损越大应力越高;纤维桩修复后牙周组织应力略高于氧化锆桩,与缺损形式关系不明显;结果表明,临床修复体咬合调整需精确恢复,尤其是不能缺少B区接触。
关键词:
组织构建;组织工程;下颌第一磨牙;牙体缺损;纤维桩;树脂核;氧化锆桩;咬合;力;Von Mises应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主题词:
咬合力;桩核技术;有限元分析;牙应力分析;组织工程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资助(20150313010-1)
Effect of occlusal contacts on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dentin and peridentium after post-core crown restoration
Yao Wei1, 2, Chen Wei-yi1, Li Bing2, Zhao Bin2, Wang Wei3 (1Institute of Applied Mechan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Shanxi Province, China; 2Stomatological Hospital,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Shanxi Province, China; 3Urumqi Dawei Innovation InfoTech Co., Ltd., Urumqi 830013,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post-core crown system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dental defect repair, but its repair outcomes are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 thereby, a further study is need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莫扎特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K333)第一乐章 钢琴谱五线谱.pdf VIP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初级)认证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2020年“5G+智慧医疗”行业解决方案ppt.pptx
-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3部分:物业管理.pdf VIP
- 《快递实务》全套教案.docx VIP
- 职业技术学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pdf VIP
- 2023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pdf VIP
- 2024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储能领跑者联盟.pdf VIP
- 储能领跑者联盟:2025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pdf VIP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