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作协副主席张平点评北京市高考作文题
中国作协副主席张平点评北京市高考作文题腾讯教育记者:张平老师,您好!这里是腾讯教育,请您谈谈对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的看法。题目是这样的: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以上。
张平:这个题目我觉得还是有点儿意思的。一句诗歌有多种解释,在不同的境遇下,人们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应该有很多的切入点,考生可发挥的余地很大。
腾讯教育记者:那您看从那些角度来写,比较能够切入主题。
张平:这道题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切入点很广泛,相信考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挥和结论。
如果考生很好的读过这首诗,应该对“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诗有很多的理解,细细体味,会觉得韵味无穷。雨细得让人无从感觉,直到衣服由潮渐湿,才感觉到。花儿落地,是因为春风春雨所致,飘零凋谢。这里应是写一种极静的环境,以这种静反衬出主客二人心中的不静和无限忧郁。作者将要远行,对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所以观察的格外细致。这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考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对这句诗歌的理解。现代社会,存在很多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快节奏的生活,很难让人们有时间停下来,整理自己的思想。人们已很难有诗中传达出来的那份雅致和心境。为什么?这其中有很多点可以延伸,探究,如果考生有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写这个作文还是很容易写出好作品来的。但是,我担心的是,现在的孩子,课业负担比较重,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多,是否会有这样的生活积累。这个我比较担心。
腾讯教育记者:也就是说,只要有真实的生活就会有真实的感悟,遇到这样的题目就会有很好的发挥。那么,如果让你来写的话,你会选择什么叫角度呢?
张平:呵呵,如果让我来写,选一个独特的角度也是要好好思考的,这可能也是出题者的一个想法,就是给你一个很大的空间,让大家尽量地去发散,去发挥。我会比较倾向于这句诗歌传达出的内在气质,也很认同“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这个观点,因为我觉得这个观点,反映了一种态度,一种做人的态度。默默无闻,甘愿奉献。这应该是一个比较积极的态度。这是一个切入点。
腾讯教育记者:那您看,这样的题目写什么文体比较好?
张平:一般像高考这种大型的考试,往往都倾向于写议论文。从这个题目和要求来看,写议论文的人可能会比较多。另外写成散文也不错,是本身就很有意境。但是如果写成记叙文的话,考生可能要把握的东西就比较多了。我个人认为在类似于高考这样大型的考试中尽量少出这种议论文,我提倡多考察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或者说以记叙文为主。重点考查考生对于事物,对于人的感知能力,尤其是描述一件事物的能力等等。
现在我发现,很多年轻人这方面的能力很差,如果没有很好的记叙文基础,恐怕架构一个很好的议论文会很困难。希望以后,有关部门在设置考题时,还是应该以记叙文为主,或者至少有一个记叙文,有一个议论文,不能全是议论文。记叙文题目可以限制,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可以放开孩子的思维,可以培养他的叙述能力。
不管什么体裁,能写出真情实感就应该是一篇不错的作文,就可能得高分。
腾讯教育记者:没错。得高分是每个考生的梦想。放开这个话题,你认为,以古诗歌入题,体现了出题者,或者是有关部门的什么意图呢?
张平:用古诗入题,我想出题者可能是希望引导孩子们对唐诗宋词这样的传统经典要有足够的重视,这个出发点不错,多读一些名篇佳作,对陶冶个人性情是很有益处的。再一点是不是提醒大家关注环境这方面。目前污染严重,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我们已经很难再找到一些经典作品中描述的美景,一些意境,这是一种倒退,是一种人文缺失的表现。最后我想出题者是不是引导大家关注自身的心灵状态,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会让很多人感到心灵的恐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存在一些问题。怎么才能让现代人保持一个很积极健康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关心,读读经典,也许你会找到答案。
腾讯教育记者:非常感谢你的点评。希望您的这番话对考生理解考题有所帮助,再次替所有考生谢谢您。再见!
张平:这是我的一点个人看法。不要客气。再见!
选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珊 珊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肝癌教学演示课件.pptx VIP
- 4.《水利工程设计变更管理暂行办法》(水规计〔2012〕93号).pdf VIP
- 2银保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数据标准化规范(2021版)数据结构一览表.xls VIP
- 课件:第一章 导论(《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pdf VIP
- 地产返租协议书范本.docx VIP
- CJJT 281-2018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标准.doc VIP
- 2025年中级(四级)设备点检员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真题卷(后附答案及解析).docx VIP
-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穴位贴敷) .pdf VIP
- 《生态环境:保护》课件.ppt VIP
- Simcenter 3D电子行业推广策略.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