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红楼梦中宝玉之鉴看家庭溺爱现象
从红楼梦中宝玉之鉴看家庭溺爱现象摘要: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国策的成功实施使得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家庭都是“4+2+1”式的独苗结构,正因为独苗的独一性,众多家长有意无意地对独苗实施着溺爱式教与养。本文从四大名著《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例子出发,试谈当今家庭教育中的溺爱现象,希望能对家长正确对待家庭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词:贾宝玉;溺爱;家庭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006-02
一、贾母溺爱贾宝玉之鉴
古典名著《红楼梦》广为传颂,家喻户晓。其中贾母对贾宝玉的溺爱也是众所周知。贾母对孙辈都十分喜欢,而对“神采飘逸,秀色夺人”的宝玉更是尤为钟爱,可以说是近乎缺乏理性。贾母和宝玉一个是老祖宗,一个是小祖宗,能承担着小祖宗的也只非这个贾母喜爱之最的宝玉莫属了。贾母对宝玉的爱可谓是“抱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即使作为父亲的贾政对宝玉进行施教时,她也屡屡出来干涉,百般庇护,甚至还当着宝玉面对贾政进行训斥,只为袒护宝玉。贾母对宝玉的宠溺之例太多太多,这里不再赘述。贾母的宠爱使得贾宝玉得意忘形,无忧无患,终日不问书香味,钟爱沉迷胭脂粉堆。冷子兴一针见血地指出: “谁知这种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贾宝玉就是其中典型一例,最后以“与家与国无望”对其进行定论。由此可见溺爱式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不仅无益反而大碍。这不得不引起众多家长的反思,溺爱养育会使孩子在将来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个单家长买不起。
二、溺爱现象泛滥
虎毒不食子,父母爱孩子是理所当然,情不自禁,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国独生子女家庭骤增,孩子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就是父母的心头之肉,独苗的地位愈加至高无上,父母更是对其百般呵护,万般疼爱。家长对孩子的溺爱问题也就愈加凸显,范围扩大,程度加深。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受苦受累,孩子力所能及该干的活不让干,自己再苦再累也全全包揽,一条龙服务,节衣缩食让孩子吃好穿好,真可谓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孩子”。不辞辛苦每天上下学接送,送饭洗衣服,整理卫生,连孩子的书包也是家长背。更有甚者当自己的孩子犯了错不仅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反而来责怪他人,一旦孩子受到老师批评不仅不进行诱导教育反而说老师不是,带着孩子去找老师麻烦,如此等等。殊不知,对孩子过度的溺爱不仅没有任何帮助,而且对孩子还是种无形的伤害。
(一)家长给予孩子特殊待遇,吃好的,用好的,孩子易于以自我为中心,什么好吃的先自己吃,好用的先自己用,养成自私的坏习惯,将父母置于脑后,与孔融让梨背道而驰。
(二)家长包办一切家务,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起码的家务都没干过,也就出现了一些重点大学的的大学生自理能力极差,不会洗衣缝补,难以适应独立的大学生活。更有甚者对父母的辛劳和负担置若罔闻,认为家长累死累活是理所当然,毫无家庭责任感。
(三)家长过分迁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恨不得天上的月亮都摘下来哄孩子开心,对孩子的要求哄骗、投降、顺从、迁就,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便缺乏韧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懂得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满足自身的需要,忧患意识无从谈起。
(四)家长对孩子的委屈和错误毫无原则地袒护,不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不给自己孩子教训,反而哄着孩子开心,孩子犯错了总认为有父母这把保护伞,没有一点自律意识和纪律观念,肆意忘形,不要说知错能改,起码的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都难以形成,容易走上犯罪的歧途。
(五)家长处处为孩子铺好路,孩子生活在温暖舒适的安乐窝,不知道世道的艰难,生存的不易,一旦遇到挫折困难,便难以承受,内心脆弱,不堪一击,有些一蹶不振,有些唯唯诺诺,有些恨世厌世,有些从此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
溺爱的形式很多,问题也很严重,从小说,溺爱使孩子好吃懒惰、意志薄弱、堕落奢靡、不求进取,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害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从大说,溺爱教育有损整个民族的国民素质,难以发挥人力资源不仅不能成为国家富强的有利资源,反而成为国家发展的累赘,是对国家的未来不负责任的表现。由此可见,溺爱必须止步,家长必须清醒,百害而无利的事情不能干。
三、杜绝溺爱理智教育
家长对子女的爱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讲究一个度,遵循适度原则,否则就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家长应当关心子女的生活,关爱子女的心灵,严宽适度,用理教导,用情感化,真正做到理智地教育。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衣食上,给予孩子基本的生活保障,吃饱穿暖,有病就医,不奢侈不过度消费,让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必须拼搏,必须奋斗;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根据孩子的年龄安排其干适当的家务,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教导孩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