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考古学类型学.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古学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是考古学理论的基木内容之一。主要用来研究遗迹和遗物的形态变化过程,找出其先后演变规律,从而结合地层学判断年代,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分析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精神活动等。大量用于研究陶器、瓷器等使用周期短、变化较明显的器物。考古类型学是对收集到的实物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析,研究和方法论。是受生物分类学的启发而产生,又称标型学或者器物形态学。通过对考古遗存形态的排比来探求其变化规律,逻辑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凡事具有一定的形态并且延续了一定时间的考古遗存,都可以进行类型学研究。 类型学局限性 第一,只能确定出现早晚的逻辑序列,不能判定每式具体存在的年代。器物新旧形态,总是存在着一定并存时间,甚至有的旧形态比新形态存在的时间还长。发掘所得的层位关系和共存关系是代表了遗物被埋藏的时间先后,因此,也会出现新旧形态共存现象,甚至出现前后颠倒的现象,要判定具体存在年代,应采用多方法、多视角、多参照系的综合研究。 第二,只能确定相对早晚,不能确定每式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 第三,只能对一部分遗迹、遗物或遗存群进行排序,特异形态、突变器物形态都不能用类型学方法研究。 第四,类型学分析属于不完全归纳法,排出的序列和总结出的规律都有一定的假定成份,随着新资料的积累,需要作补充或修改;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甚至会完全不反映实际情况,需要在资料增加后重新排队。 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把“类型学研究”与“分类研究”、“器物形态研究”混为一谈的现象。类型学研究只是分类研究中的一种,而分类研究又是形态研究中的一种。 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的一般步骤 物品的形态变化,虽然有一定的顺序,但当刚刚被发掘出来的时候,这个顺序是以错乱的状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怎样才能从这种形态中找出头绪、整理出顺序呢?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按下列几个步骤来进行工作。 1.确定物品的共存关系 通过严格的田野发掘而得到准确的层位关系,是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基础。因为:第一,知道了一群或若干群物品的共存关系;第二,知道了某群物品和另外一些成群物品在层位关系上的差别。 这两种情况,特别是第一种情况,是进行类型学工作的基础。在田野考古学发生以前得到的古器物,失掉了共存关系,一般讲,只能依靠器物上的铭文来确定其年代;顶多是当某种器物的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对它的形态变化过程多少可以进行一点研究,但因缺乏相互检验、相互启发的机会,得到的认识一定是相当片面的。 对孤立的物品还是对成群物品进行形态学的比较研究,情况会有质的不同。各种物品如果只是单个见到,要判断形态的早晚差别,因无法在若干物品的共存关系中得到互证,总是难以肯定下来。如果得到的是若干群、若干组的物品,看到A种形态的物品总是和B种形态的物品共存,而C种总是和D种共存,就知A与B同时,C与D同时。如果出A、B种物品的地层压在出C、D种物品的地层的下面,就知道A、B早于C,D。有了这种材料,自然易于认识到各种物品的形态变化关系。共存物品的群体越大,各种物品的共存关系越清楚,判断各种物品形态发展顺序的准确性就越高。 但必须注意到,确定各种物品的共存关系,不应该只根据偶然见到的孤例。当年蒙德留斯曾讲,各种物品的共存关系重复出现30次以上,这种共存关系才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蒙氏规定的30次,当然是为了强调重复出现的重要性而说了一个保险数字。据我国已有的经验,一般并不需要这么多,从积累了上千个单位的经过整理的考古学遗存的资料来看,真正共存和偶然出在一起的比例,大致不会超过10:1。所以如果没有见到相反的例子,重复出现四五次以上,其共存关系的确定性已经是相当大的了。 所以要强调这种重复出现的次数,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有的东西会异常地使用多年;有的时候晚期遗存中,又会故意放入偶然得到的早期物品。例如陕西华县有的西汉晚期墓中就在死者头旁随葬了仰韶石斧,湖南衡阳的东汉墓中曾出商周之际的铜爵等器,朝鲜平壤附近属东汉时期的王光墓又出西汉晚期四川制造的漆器,洛阳的一座西晋墓中还出了一套战国的陶鼎、盖豆、壶。像这些仰韶石斧、战国陶明器,显然是筑墓时偶然挖到早期物品而临时决定放入的;商周之际的铜器大概是故意随葬墓主收藏的古董;西汉漆器则应是墓主家庭使用多年的旧物。因为这些原因而造成的晚期单位出早期物品的现象,显然不会是极难遇到的;至于在有多层堆积的遗址中,因晚期单位形成时经常要扰动早期堆积,从而出现早期东西的情况,就更为多见。遇到这种现象,只要考虑到最后确定共存关系还必须注意重复出现次数这个条件,冒失的判断就不容易发生。 确定共存物品后,还必须注意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