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古诗教学方法几点尝试
小学古诗教学方法几点尝试摘要:我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爱美情趣的重要教材,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方法;尝试;激发;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49-01
教学的方法是“诵读优秀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尝试运用目标不变、自主探究、立足现实、勇于创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一、 充分发挥古诗“兴观群怨”的功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我国古代诗论中,诗歌具有抒发感情、认识自然和社会、团结群众、针砭时弊的重要功能。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他是把诗歌作为治理国家、教化人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来看待的。这也是我国古诗千百年来常盛不衰的重要原因。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是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编选的,如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望庐山瀑布》、《暮江吟》等;描写自然景物和吟咏天成之美的《春晓》、《江雪》等;歌颂劳动和劳动人民的《锄禾》、《蚕妇》、等;抒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亲情、友情、乡情的《示儿》、《静夜思》等;阐发生活哲理和自然规律的《草》、《题西林壁》等;描写儿童生活的《所见》、《小儿垂钓》等。
在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采取“引趣”之法,可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充分挖掘古诗的美学价值和学生
的想象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国古代诗歌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日臻完美。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而且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综合艺术,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这些古诗,有平仄、押韵、格律的音乐美;有对仗、对词的对称美;有诗中有画的绘画美,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美学价值。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所以,教师在让学生知道古诗的作者、朝代;会说词义;会说诗句的意思;知道写的景(事);知道抒发的情感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在学习中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小结的教学流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时,特别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吟诵,可以自然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二是教师要讲清诗歌的字面意义及其蕴含的意义。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字不是现代汉语中“坐着”的意思,而是“因为”的意思,再如“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不是现代汉语中“值得同情”的意思,而是“可爱”的意思,类似这些字、词都应让学生准确理解。三是要求学生在诵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在自己的脑海里再现诗歌的意境,从而感受诗人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源泉,学会用自己眼睛、耳朵等感受周围的世界,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描绘美。
三、充分运用古诗的写作特点和优美语言,提
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国古代诗歌讲究炼字、炼句、炼意,创作手法丰富多彩,搞好古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赋、比、兴”的创作手法,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收古诗的显著特点。如《鹅》、《早发白帝城》等,都是不假雕饰,直陈其事,任意铺排,运用了“赋”的手法,或刻画出生动的形象,或将人带入一种悠远的意境。《望庐山瀑布》、《暮江吟》等,有着精彩、生动的比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霜叶红于二月花”、“露似真珠月似弓”,都以“比”的手法创造了鲜明生动的形象,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兴”的手法的运用,更是俯拾即是。如《锄禾》以锄禾起兴,从而引出节约粮食的道理;《草》则以“离离原上草”起兴,从草的枯荣揭示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自然规律。学生了解这些写作手法,无疑会对提高作文能力大有裨益。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如何描写,如何叙述,如何以比喻来描写事物,如何从浅近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