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戴望舒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
戴望舒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摘要:戴望舒以一首《雨巷》而蜚声文坛,享有“雨巷诗人”的称号。其诗作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别具特色,体现了丰富的、多侧面的特点。本文力图从落寞者、痴情者、寻梦者、爱国者、守护者五个方面对戴望舒诗作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戴望舒 诗作 抒情主人公形象。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寞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雨巷》
每当看到这首诗,都禁不住要轻声吟诵一遍,细细品味,默默感受那一份惆怅与真率的落寞。我们的眼前似乎也出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烟雨蒙蒙的季节,江南一个深幽的小巷中,一位带着眼镜儒雅的年轻人,撑着一把油纸伞,在雨中默默地独行。他的身影孤单,他的面容憔悴,但那一双至诚的眼睛却饱含着热切与渴望,苦苦寻觅着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
《雨巷》诠释了“我”与“丁香姑娘”从开始若即若离到最后消散分手的故事,有人认为它是一首爱情诗,其实不然,诗人本身的创作主张就提供了解答这个问题的钥匙,“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雨巷》就是一首兼得“写实”与“象征”之妙的佳作,你说它不“真实”吗?雨巷、油纸伞、姑娘……历历在目,你说诗人写的就是“雨巷”与“姑娘”吗?又显然别有象征和寄托,说到底,此诗集中流露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在社会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想有所追求,但又苦于找不到出路的寂寞情怀,因此在当时得到了很多的共鸣和知音,读来一唱三叹,令人荡气回肠。所以说,《雨巷》是戴望舒所有诗歌的摇篮和源泉,后来的戴诗里所展开的时代主题和人的主题,都是从这儿发源的。戴望舒的作品充满了消极、颓废的色彩,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多是颓唐与寂寞的。但仔细阅读,品味之后,发现他的诗作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居然是相当丰富的,生动的,且多面的。在他的诗作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消沉、孤独、伤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而且能看到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孜孜不倦地去追求美好理想的寻梦者形象;看到一位对衰败的祖国充满了痛楚、对残暴的侵略者充满了义愤的爱国主义形象;看到了一位对生命、对人生不断思考,人间真情、真情挚友的守护者形象。这些不同侧面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极大地丰富了戴望舒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这些抒情主人公形象也是戴望舒本人真实形象的写照。
一、忧郁、惆怅、孤独甚至颓废的落寞者。
戴望舒幼年时曾得过一场天花,病愈后脸上留下了疤痕,也正是这些疤痕极大地刺激了少年幼小的心灵。尤其是长大懂事以后,来自于朋辈人中的嘲笑,使得诗人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生理上的不幸、追求理想不得的苦闷,对施绛年苦苦恋情的失意与无奈,聚合在一起,使诗人敏感的内心一再难受。因此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于读者面前的是一个落寞者的形象,一个孤独、忧郁、颓废的抒情主人公。这在《我的记忆》、《望舒草》中都有集中的体现。《我的记忆》第一辑的《旧锦囊》中的《夕阳下》《寒风中闻雀声》的两首诗就是作者个人哀愁感伤情绪的反映,这些诗充满了自怨自艾的消极孤苦和颓废的内容。而《望舒草》中《我的素描》、《单恋者》等也深刻地抒写下了这种悲苦的心情。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带着难以言说的痛苦,寂寞地忍受着,生活着,如同诗人在《夜行者》中写道:“从黑茫茫的雾,到黑茫茫的雾。”又如《烦扰》:“假如有人问我烦扰,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可见诗人这时的烦扰,是何等的深沉和不可言状。这类诗充满忧伤、迷惘的情绪,真实地表现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脱离人民、脱离斗争,看不到出路的精神状态。
戴望舒执着于对象,故格外的凄苦,这样一份对于个体生命意义追寻的真,一样的令我们动容。评论者认为戴望舒这路诗人“沉溺于病态是没有出路的,得想法子走出象牙之塔,不能老在象牙之塔里沉吟,得从内心世界里走出来,正视现实,走向生活。”其实,“从内心世界里走出来”了,私人抒情话语也就消失了。这类话语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这并不是说他没有问题。由于文化的制约,由于多数诗人没有哲学、思想的底蕴,中国现代诗人的自我追寻很难摆脱虚无的宿命,植根于此的私人话语到此也就是难以有更深广的发展。戴望舒私人抒情话语的长处与局限均系于此。
二、对爱情极为珍视的痴情者。
当古代诗作中的爱情诗“山无陵,河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和,乃敢于君绝”一遍遍响彻耳边的时候,我们为男女主人公坚若磐石的感情感叹不已。当我们读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化凄凉”“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时。不得不感动于苏轼对妻子王弗的炽烈的思念之情。但当我们再读到“可是,啊,你是不存在着了,虽然你的记忆还使我温柔的颤动,而我是徒然的等待着你,每一个傍晚,在菩提树下,沉思地,抽着烟。”(《到我这里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