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职高语文中诗歌朗读教学探析
职高语文中诗歌朗读教学探析摘 要: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而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制约,如教材诗词涵盖量的限制,教师传统教学手段的制约,学生对诗词学习兴趣淡化等都影响了古典诗词教学的开展。本文探讨通过朗读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体会诗人创作情感,再创意境来学习诗歌。文章从口诵诗节、心领诗意、神会诗境三个方面谈赏析诗歌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以传授典故趣闻为辅,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根据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职高语文教学 诗歌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
一
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一代代中国人借助这些诗词找到情感的归属。随着近年的高职考试卷中出现诗歌鉴赏题比重的增加,古典诗词在职高语文中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古诗词教学存在的一定缺陷,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学生往往是根据高职考命题趋势而进行学习的相应调整,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在增加诗词赏析题以前,学生学习诗词大多作为一种消遣。有的学生因为从小就在父母的要求下背诵大量诗词,在超越一定年龄接受能力的情况下被迫学习而造成对诗词产生腻烦心理,在以后的学习中便拒绝再学习诗词。强按头喝水的效果正适得其反。况且职高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受古汉语知识的局限,以及理解能力、联想水平的限制,常常对涵义较深的古诗词不能理解,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了。而且当前的职业教育对专业课的强调,也使他们对基础学科如语文产生轻视,认为花在诗词上的时间没有用在专业课上所收到的效果明显,这也是时下职高教育中出现的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缺陷
目前职高教师都是从普通师范院校毕业,大部分的职高语文教师都是经由普通高中学习进入师范院校的,学习的都是普高的教学方式方法。而这些方法往往与职高语文教学存在偏差。这也是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即上课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记录笔记。而教师的讲解往往是字句疏通的办法,教诗词就类似于教古文。将完整的诗歌分割开来,讲解又显得烦琐、细碎。这种训诂式的学习,不仅抹杀了诗词的精彩之处,如审美感受、意境等,而且让学生对诗词望而却步。在这种味同嚼蜡的学习情况下,学生还被要求全篇背诵课文。即使背出来了,也是囫囵吞枣,不知所云的,更不能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三)教材分布不合理
在原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高《语文》基础版中,很多诗歌都是初中教材中的内容。如第一册中的《诗经,自然也就难以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了,学生也就感觉收效甚微。而一般教师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学生即便背出来了,由于在后期学习中没有诗词学习,无法及时巩固,很可能会较快遗忘。而在短时间内背诵大量诗词的做法,也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损害学习的积极性。
二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对于职高学生而言,最直接的学习诗歌的方法就是朗读。中国不仅是诗歌的国度,而且是诗歌朗诵的国度。古人创作诗歌就是依靠吟诵的方法。我们今人学习自然也可从这一角度入手。“朗,是说声音的清澈、响亮;读,就是读书、念文章”。通过朗读把书面语言变成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从而更适合于表情达意。俗语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根据职高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尝试三步走。
(一)口诵诗节
古人读书多是采取朗读的吟诵方式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读的重要性。唐代韩愈曾从创作的角度提出“气盛言宜”说,提出作者的精神状态与文辞声调高下、节奏之间的关系。情思酣畅,沛然有力,表现在文辞上便有声调的抑扬,句式的长短,节奏的快慢不同。一首诗只有读得层次井然,错落有致,情感充沛,摇曳多姿,才能真正理解诗歌。而且因为诗词具有音乐性,使得诗词读来具有琅琅上口、音节婉转的特点。诗词都必须符合一定的格律要求,这些格律就是前人总结出来的,使诗词更适合于朗读的规律。诗词的平仄相协,韵白相间,井然有序或参差不齐都是适合人的声音特点,呼吸规律的。一般说来,平声流连舒缓,仄声雄健挺拔,平仄的高低错落,自然地形成主观情绪的起伏不定,读者能在朗读过程中产生对客观物象的感受。我们今天的学习主要依赖于读准平仄音,表现好韵脚韵音等得以实现。比如《再别康桥》一诗,学生可以快速找到韵脚:“ai”、“ang”、“ao”、“ong”、“u”。在诵读时,教师示范一遍节奏,学生便可掌握。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确定诗中的哪些词语应该重读,以便更好地表现诗人对母校的深情和淡淡的离愁别绪。又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首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开头七字,连用四个平声,突然用一个“怒”字的仄声而且是陡仄,这种声调的变化恰好反映出大风席地而卷、突如其来的信息。除平仄外还应注意诗词的朗读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