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及其《二泉映月》艺术成就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炳及其《二泉映月》艺术成就谈

阿炳及其《二泉映月》艺术成就谈摘要:华彦钧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民间音乐家,他一生坎坷,道教音乐及其社会经历和民间音乐对其的艺术成就有很大的影响。二胡曲《二泉映月》是阿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二胡曲中最成功,最完美的杰作之一 。 关键词:二胡 华彦钧 二泉映月 一、 阿炳简要生平 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1950),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小四房人,道名华彦钧。 阿炳的父亲华清和(无锡雷殿的当家道士)是他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华清和具有较深的民族音乐素养,精于道教音乐,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其中笛子演奏地最好,被人称为“华笛”。阿炳从小受到父亲的严格训练,十三、四岁时,已经向父亲学会鼓、笛子、二胡、琵琶等多种乐器的演奏,并且初步掌握了梵音。十五、六岁时,已具有较高的演奏技巧,成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乐师。母亲吴氏是无锡城中一中产阶级家庭中的寡妇,当时道士与寡妇相爱,是封建礼教所不容的,因而自阿炳来到人间,母亲便无法呆在家中,被迫回到娘家,没出三年便忧郁而死,阿炳从此失去了母爱。他是在“天落子”的嘲骂声中长大的,同时形成了倔强的性格。 阿炳后来利用各种途径拜了不少民间艺人为师,广泛地接触和深入地学习了当地的民间音乐,特别是江南一带的民间歌曲和地方戏曲音乐,这一切奠定了阿炳艺术创造的深厚基础。 阿炳29岁时,父亲不幸病故。空虚、苦闷的他接触了几个自所谓理解他的不三不四的人,最终不慎落入了吃喝嫖赌的陷阱。后不慎染上了梅毒得了眼疾。这期间,他的亲人、朋友曾劝过他,但军阀混战、日寇入侵、政局腐败、民不聊生以及自已内心深处的空虚迷茫与身体上的病疾折磨煎熬着他,使他常咬着牙对人说:“我是吃喝嫖赌的精”,妄图以消极的堕落与之抗争。后来他双目失明,而且除了他心爱的乐器和父亲留下的几间破屋外几乎一无所有。 他对所受的打击感到是罪有应得,双目失明的阿炳似乎已经走到了黑暗的尽头。寂寞中形单影只的他在无尽的黑暗中悔恨不已,几度想一死了之,但这时好像被赋予了生命力的二胡、琵琶解救了他,他不得不承认是音乐把他从苦海中唤醒。他终于拉起了二胡走上了街头,来到了劳苦大众的中间,走到了社会最底层,开始了卖唱艺人的生涯。唯有音乐才是使他留恋并坚持生活下去的忠实伴侣,悲怆屈辱的生涯对他悲凉沉郁的艺术风格有重要的影响。 二、 阿炳作品的特点 或许是因为他的出身,或许是因为他特殊的坎坷经历,也或许是因为当时整个社会大背景如此,阿炳的作品是现实主义的,他以鲜明的爱憎感情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人民某些方面的思想感情和生活风貌。他的艺术活动(包括他的演唱艺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意义。阿炳以自己的创作、演奏,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表现了被压迫阶层在旧社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 阿炳的流浪生活,使他大量接触到江苏南部的民歌小调、丝竹乐、锣鼓乐、锡剧等,对他的创作提供了大量新鲜而生动的素材。但阿炳的创作不是这些民间音调的简单组合,而是创造性地加以丰富、发展而有别于当时的民间音乐。 阿炳在二胡、琵琶等艺术作品中体现了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他用音乐诉说着他毕生的不幸,作品饱含民间音乐的精髓,情真意切,深刻感人,表达了他对人生况味的多重感悟。他留下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亲传的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首首堪称千锤百炼的精品。后被收入了1956年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阿炳曲集》,成为中国近现代民间音乐研究的宝贵遗产。 阿炳的二胡演奏细腻深刻、淳朴苍劲,感人至深,多以短弓见长,滑音的演奏给旋律增添了独特的韵味,他艺术修养的渊博,技巧的精湛高超,当时是无与伦比的。以至于我国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30年后还感叹无人能再现阿炳当年的苍凉与遒劲。在琵琶演奏上,他也有很深的造诣,左手触弦坚实、右手以大指开板为特点,气质淳直、粗犷键朗。 《二泉映月》是阿炳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这首乐曲原为道教的唢呐曲,具有浓郁的宗教音乐风格。20世纪30年代末,他在街头流浪卖艺过程中,经过反复演奏、加工、创作,引入了苏南一带的山歌、小调、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滩簧腔甚至广东音乐 《三潭映月》的音调。它从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完整结构,经历了久远的年代才得以形成。华彦钧称之为“依心曲”或“自来腔”。在1950年夏天,杨荫浏先生等人在民间音乐的“抢救”性采风中为其录制了钢丝录音,并与阿炳先生商榷,定名为《二泉映月》。作品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作者运用二胡上五个把位的宽广音域演奏配合苍劲的运弓处理,流露出如泣如诉、如悲似恕的情调及对光明和理想境界的憧憬,表现了一个经历旧中国生活坎坷和磨难的流浪艺人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泉映月》作为中国近现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