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家 3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4.docVIP

2017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家 3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家 3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4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3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4 一、选择题 1.康熙帝剪除鳌拜的主要原因是(  ) A.鳌拜目空一切,以首席辅政大臣自居 B.鳌拜制造冤狱,处死了苏克萨哈及其子孙 C.鳌拜大权独揽,不把年轻的康熙放在眼里 D.鳌拜专权与皇权专制发生矛盾 2.康熙帝和吴三桂斗智斗勇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康熙和吴三桂等三藩之间的矛盾斗争,从清朝初期国内的局势看应当属于(  ) A.满汉民族间矛盾 B.清王朝与明王朝残余势力的矛盾 C.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封建国家内中央政权与分裂割据势力的矛盾 3.康熙帝是古代中国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促进了台湾同祖国大陆关系的发展,表现在(  ) A.派军击溃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B.设立台湾府,将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C.资助郑成功收复台湾,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D.设置台湾省,增强和重视台湾在国防中的重要作用 4.观察下图,与该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乌兰布通古战场遗址 A.清军收复台湾 B.《尼布楚条约》签订 C.噶尔丹叛乱失败 D.雅克萨反击战取胜 5.在签订《尼布楚条约》时,作为签约一方,清朝使用了“中国”国号,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尼布楚条约》是在双方平等基础上签订的 B.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C.《尼布楚条约》是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 D.清初中国已经开始了近代化历程 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康熙帝)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部,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 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老舍先生论及康熙。毛泽东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是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熙帝面临和解决了的主要政治问题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解决这些问题的政治、经济条件。 (2)康熙帝是如何运用统一战线政策来团结各民族并巩固清朝在全国的统治的? 8.康熙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个很有政绩和影响的皇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王治天下,自由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今欲修之,兴功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坚固。 ——《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 材料二 噶尔丹者……自言受达赖封为准噶尔博硕克图汗。三十五年,圣祖亲征噶尔丹,至克鲁伦河。噶尔丹败窜,慰其部下曰:“此行非我意,乃达赖使言南征大吉,是以深入。” ——柯劭五《藩部八·西藏》 材料三 大臣皆言藏地险远,不决进兵议。圣祖以西藏屏蔽青海、川、滇,若准夷盗据,将边无宁日。且贼能冲雪缒险而至,何况我军。五十七年,命皇十四子为抚远大将军……于是蒙古憨、王、贝勒、台吉各率所部兵,或数千、或数百,于五十九年春随大兵扈从达赖喇嘛入藏。 诏加封……第六世达赖喇嘛于九月登座……以拉藏旧臣贝子康济鼐掌前藏,台吉颇罗鼎掌后藏。 ——(清)魏源《圣武记》卷五《国朝抚绥西藏记》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的长城观。 (2)据材料二,指出噶尔丹叛乱与部分西藏势力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噶尔丹言论的意图。 (3)对于西藏地区的管理,康熙一改历代的传统做法。据材料三概述其做法的创新之处及历史意义。 D 解析:A、B、C三项只是表面现象,D项反映了本质问题。 D 解析:从清初国内的局势看,统一是大势所趋,吴三桂等三藩是分裂国家的地方割据势力,而康熙则代表维护国家统一的力量。 B 解析:1661年,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在台湾的荷兰殖民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