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北平原区浅层地温能可开采资源量评价方法 - 地质学刊
110—115,2013 地 质 学 刊 第37卷 第1期
doi:10.3969/ j.issn.1674⁃3636.2013.01.110
苏北平原区浅层地温能可开采资源量评价方法
彭逸平,庞炳乾,李 贵,史云杰
(江苏省地质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8)
摘要:随着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浅层地温能作为新型可再生资源得到了重视,对浅层地温能的资源评价业已
展开。 目前,从浅层地温能赋存地区的地质特点出发,分析其资源可开采量的研究尚不多见。 重点介绍了浅层地
温能可开采资源量的常规评价方法,并针对苏北平原区的地质特点,分析了在苏北平原区的具体地质特征下不同
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得出了地下水式地源热泵可开采资源量的适宜评价方法为地下水量折算法;地埋管式地源热
泵可开采资源量的适宜评价方法为换热量现场测试法;通过对本地区的工程案例分析,验证了上述2种方法在苏
北平原区浅层地温能可开采资源量评价中能取得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浅层地温能;资源量评价;地下水量折算法;换热量现场测试法;热传导法;江苏北部
中图分类号:TE1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36(2013)01-0110-06
析苏北平原区浅层地温能的可开采资源量,并重点
0 引 言 探讨可开采资源量的不同评价方法的适宜性。
长江下游平原区多由冲积而成,包括苏南、苏北
近年来,地源热泵技术得到了大规模应用,而浅 平原区,杭嘉湖平原区等均具有相似的地质结构,常
层地温能也被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资源而被重视,对 具有较多的松散沉积物堆积,形成由黏性土、砂性
浅层地温能资源可开采量的评价也逐渐展开。 众多 土、砂、砂砾层组成的岩土层,常赋存有潜水和承压
学者、专家对浅层地温能的有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水,地下水丰富,平原区的这些特点对浅层地温能的
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有学者就浅层地温能的评价 赋存极为有利。 就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而言,在平
方法及评价的重要性展开了研究,总结了浅层地温 原区使用地源热泵技术具有成本低、易施工、效果好
能储存量及可开采量的评价方法 (韩再生等, 等优点;另外,苏北平原区是我国夏热、冬冷气候的
2007);有的学者则就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对地 典型地区,具有全年冷热负荷量差别较小、岩土体蓄
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监测、研究、分析,认为岩土 热、取热易于平衡等特点。 因此,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体温度场的变化与深度存在关系,地温变化与系统 区大规模推广地源热泵技术具有明显优势。
的换热功率也相关(高新宇等,2009);有的学者对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开采浅层地温能资源,优
开展浅层地温能评价的重要性及紧迫性进行了探 化地源热泵技术的工程应用,保证浅层地温能资源
讨,并对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中的关键问题展开研 的可持续利用,对可开采资源量进行调查评价显得
究(卫万顺等,2009);等等。 现有的研究均是从评 十分重要。 以位于苏北平原中心位置的某县中心城
价的理论方法(许苗娟等,2009;王贵玲等,2011)及 区为例,展开浅层地温能可开采资源量的评价,以探
其开发利用的影响出发,而对不同地质情况下浅层 讨平原区地下水式和地埋管式地源热泵2种不同开
地温能的真正可利用量及其分布特点的探讨则较 采方式下,浅层地温能的可开采资源量的评价方法,
少。 笔者结合典型的工程实例,从不同地质特点区 以便更科学、合理地评价资源,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