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数据及信息传播序言-3.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序言 Introduction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造就了数字媒体, 改变了人、媒介、信息之间的关系。 IT revolution brings us digital media and transform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 media information. 17 话题三:我们是否能厘清网络社会人群的镶嵌、连接和涌现的规律 ? 提问:信息技术导致人类进入“超连接” (Hyper connected)时代, 您能感知网络的集群行为和现实社会的集群行为有何差别? 建议:潜入、嵌入互联网世界,体验人群流动的物理性和社会性! 作业:教您借助一个活动或话题,分析“群体决策、群体共识、群体智慧”。 难点:人群聚合的动力源头是什么?如何预测、评估集群“涌现”的可能? 18 何谓集群行为:这是长期以来社会学、心理学关注的热点;“网 络社会的集群行为特征”是研究网络人群的重要源头。 宏观视角解读:网络社会集群行为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和社会 管理价值;传播学意义和传播实践的价值; 中观视角解读:剖析人群流动的物理性和社会性;从技术和学理 的角度解释“人群聚合”才是客观解读网络社会的重要前提; 微观视角解读:客观看待“群体决策、群体共识、群体智慧”对 于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19 我们将围绕网络人群聚合规律,讨论若干有趣的概念、现象和规律。 比如: 复杂网络(Complex Networks),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s ), 复杂社会网络(Complex Social Networks);人群聚合驱动力(Driving Forces of Group Aggregation)等等。 20 话题四:我们是否能够获知网络人群“互动、对话”的缘由? 提问:网络人群为什么只愿意在这个平台,与这些人,在这个时间点, 讨论这个话题? 建议:剖析你的社交圈子,是否“只听我们选择的、愉悦我们的声音”! 作业:教您潜入圈子分析“互动多寡、情感关系、亲疏程度、互惠行为”。 难点:难以解释的现象:影响你的可能不是你的丈夫、妻子,而是网络上 的一位新结识的朋友。 21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让媒介、人与信息 之间的联络更加的紧密,也更加的错综复杂。 社会化媒体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对话”搭建了一个无限可能的 空间,网络人群是现实社会人群的再现,复杂网络社会由此而诞生。 为此,研究网络人群之间互动对话的内涵、特征、规律和传播作用,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研究网络人群的互动对话,是洞察现实社会人群不可或缺的窗口。 22 马克 ·格兰诺维特提出了测量关系强度的四个维度: 互动频率(互动的次数多为强关系,反之为弱关系) 感情力量(感情较深为强关系,反之则为弱关系) 亲密程度(关系密切为强关系,反之则为弱关系) 互惠交换(互惠交换多而广为强关系,反之则为弱关系) 并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判断方法,即朋友圈子的重叠(overlap)程度 23 话题五:我们是否理解网络口碑的产生、作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提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