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之“分析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之“分析表达技巧” * 【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常见的提问模式】 ⒈这首诗的某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⒉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这幅画面的。 ⒊试从动和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⒋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一意象的? ⒌对第三联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⒍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 ⒎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答题思路示例】 高考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9年湖北卷) ?????????????????????????????? ?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题思路】 ①判断并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视听结合、前后照应、以动衬静。 ②具体分析运用了该表达技巧的诗句。第二联上句“浮萍破处见山影”, 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小艇归时闻草声”,则落笔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③分析该表达技巧运用的效果。上下句在写景上视听结合,并以动衬静,写出了环境的清幽清净,照应了首联。 2、第二联上句“浮萍破处见山影”, 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小艇归时闻草声”,则落笔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上下句在写景上视听结合,并以动衬静,写出了环境的清幽清净,照应了首联。 【答案提纲】 1、(4分)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解析】要看准题目要求,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进行“说明”。所谓“暗写”就是没有直接写影子,但仔细分析诗句,却能仿佛看到影子。“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影子,不符合要求。过桥人似鉴中行,过桥的人好像在镜子中行走,因为水面上倒映着人影、桥影,是暗写人影(或桥影);莫放修芦碍月生,不要让修长的芦苇阻碍月亮升起,表明作者的看月亮的视线被芦苇挡住,处在芦苇的影子中,暗写月影(或芦影) 译文 水光天色虚清,没有人声,没有微风,波澜不惊,水岸持平。 浮萍碎处,映出远山的倒影;小船过时,听到草里的虫声。 僧人入城,禅院愈清,物我两忘,人行镜中。 阵雨过后,秋色渐浓,别让芦苇长太高,挡了天上月影。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之景,且能与全篇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虚,下面则就水来写,紧扣“西溪”二字。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没有人声,甚至没有一丝微风,所以溪面上波纹不起。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游鱼微动,使得浮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儿活动时的窸窸窣窣的声响。这两句,一写目睹,一写耳闻,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现物我两忘,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末联回应“积水涵清”,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使我们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此诗的高明之处就在此。 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在词中写过三句带“影”的名句。其实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归朝欢》:“娇柔懒起,帘押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应该说,此诗“浮萍破处见山影”也一样精彩。看起来,这位作者在词和诗上的追求是一致的。 高考题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安徽) 柳梢青·送卢梅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