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PDF

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

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 潘敏,缪海斌 (武汉大学 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转轨时期作为中国经济结构最重要内容的产业结构调整可能诱发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的变化。本文将 通货膨胀缺口作为通货膨胀持久性的替代变量,采用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对 1996-2010 年期间中 国通货膨胀的持久性特征进行了考察,并运用Blanchard-Quah 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对通货膨胀 缺口持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现有研究的结果相比,单变量和多变量模型评估的中国通货膨胀缺口持久 性都显著较低。通货膨胀缺口受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冲击减弱至0 的时期分别为3、3、2 个季度;第一产 业的发展对通胀缺口持久性的短期冲击为正,第二、三产业的冲击为负;总体而言,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 弱化了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第一产业的作用更为显著,而第三产业则强化了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各产业 结构变化对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的冲击力度大小分别为第一、三、二产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必须考虑产 业结构调整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产业结构;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 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10 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银行已连续多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和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 以试图抑制消费者物价指数不断攀升的趋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通货膨胀加剧的趋势得到了 有效的缓解,但CPI 仍高位运行。与此同时,央行的调控行为是否“反应过度”也受到了相关学者的 质疑(王松奇,2011 )。在此背景下,本次通货膨胀会持续多久?导致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持续加大 的因素是什么?现阶段中国通货膨胀的运行呈现出何种特征?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 的普遍关注。显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我们对本次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金融救市政策对中国 通货膨胀的冲击进行深入分析,但我们认为,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现阶段中国通货膨胀运行的动态 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客观评估和把握。现有相关研究表明,通货膨胀的动态变化呈现出波动性和 持久性的特征。波动性反映了通货膨胀的短期波动,而持久性则刻画了通货膨胀在受到随机扰动因 素冲击后返回到它的稳态水平所需的时间 (Fuhrer and Moore, 1995 )。通货膨胀序列吸收冲击的速 度越快,所需的时间越短,则持久性水平越低;反之,吸收冲击的速度越慢,所需的时间越长,则 持久性水平越高。持久性反映了物价总水平持续性上涨的这一主要特征。而且,不同的经济体、同 一经济体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其通货膨胀的持久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Christiano et al.,2005 ; Fuhrer ,2005 ; Blanchard and Gali ,2007 ; Mishkin,2007 ; Benati, 2008; Fernando and Petrassi, 2010 ; Cogley et al. , 2010;Zhang and Clovis, 2010; Zhang ,2011 等)。因此,只有客观评估现阶 段中国通货膨胀持久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才能准确判断本次通货膨胀的变化趋势,找准央行货币 政策的着力点和力度,把握政策的可能效果。 近年来,在借鉴国外通货膨胀持久性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部分学者对中国通货膨胀 持久性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张成思和刘志刚(2007 )有关中国36 个主要城市居民消费 价格指数通胀率 (CPI )持久性水平差异性的实证研究表明,不同城市之间通货膨胀持久性水平差 异较大,同样的一个货币政策冲击,高通胀持久性城市所受的影响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低 通胀地区则恰好相反。张屹山和张代强(2008 )对中国通胀率波动路径的实证检验则显示,中国通 货膨胀率在加速和减速两个状态下都具有高持久性,并且加速通胀阶段的持久性更高。张成思 (2009 )对中国1983-2008 年期间CPI 通胀率动态持久性特征的研究发现,1997 年之后中国通货膨 胀持久性受到外生干扰因素冲击后偏离均衡状态的持续时间缩短,系统性的政策改进是中国通胀持 久性减弱的主要动因。进一步地,通过采用对比模拟仿真法,Zhang (2011 )证明了中国通货膨胀 持久性的结构性变化主要是由于有效的货币政策和稳定的通货膨胀预期。欧阳志刚和史焕平(2010 ) 认为,需求冲击对通货膨胀具有正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