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伤寒附翼清柯琴
卷上
太阳方总论
太阳主表,故立方以发表为主,而发表
中更兼治里,故种种不同。麻黄汤于发表中
降气,桂枝汤于发表中滋阴,葛根汤于发表
中生津,大青龙汤与麻杏甘膏汤、麻翘赤豆
汤,于发表中清火,小青龙汤与五苓散,于
发表中利水,清火中复有轻重,利水中各有
浅深也。若白虎之清火,十枣之利水,又解
表后之证治。其陷胸、泻心、抵当、调胃、
四逆、真武等剂,又随症救逆之法矣。大抵
太阳之表,不离桂枝、麻黄二汤加减,以心
为太阳之里也。今将诸方详论,表章仲景治
法,令后人放胆用之,则麻黄汤治伤寒而不
治中风。桂枝汤治中风而不治伤寒等说,其
可少息乎?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大枣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
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
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
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
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如
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
病,但见一症即是,不必悉具,惟以脉弱自
汗为主耳。桂枝赤色,通心温经,能扶阳散
寒,甘能益气生血,辛能解散外邪,内辅君
主,发心液而为汗。故麻黄、葛根、青龙辈
,凡发汗御寒者咸用之,惟桂枝汤不可用麻
黄,麻黄汤不可无桂枝也。本方皆辛甘发散
,惟芍药微苦微寒,能益阴敛血,内和营气
。先辈之无汗不得用桂枝汤者,以芍药能止
汗也。芍药之功,本在止烦,烦止汗亦止,
故反烦、更烦,与心悸而烦者咸赖之。若倍
加芍药,即建中之剂,非复发汗之剂矣。是
方也,用桂枝发汗,即用芍药止汗,生姜之
辛,佐桂以解肌,大枣之甘,佐芍以和里。
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阴阳表里,
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为和也。甘草甘
平,有安内攘外之功,用以调和气血者,即
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矣。而精义尤在
啜稀热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外邪勿复
入,热粥以继药之后,则余邪勿复留,复方
之妙用又如此。故用之发汗,自不至于亡阳
;用之止汗,自不至于贻患。今人凡遇发热
,不论虚实,悉忌谷味,刊桂枝方者,俱削
此法,是岂知仲景之心法乎?要知此方专治
表虚,但能解肌,以发营中之汗,不能开皮
毛之窍,以出卫分之邪。故汗不出者,是麻
黄症,脉浮紧者,是麻黄脉,即不得与桂枝
汤矣。然初起无汗,当用麻黄发汗。如汗后
复烦,即脉浮数者,不得再与麻黄而更用桂
枝。如汗后不解,与下后脉仍浮,气上冲,
或下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皆当用此解外。盖
此时表虽不解,腠理已疏,邪不在皮毛而在
肌肉。故脉证虽同麻黄,而主治当属桂枝也
。粗工妄谓桂枝汤专治中风一证,印定后人
耳目,而所称中风者,又与此方不合,故置
之不用。愚常以此汤治自汗、盗汗、虚虐、
虚痢,随手而愈。因知仲景方可通治百病,
与后人分门证类,使无下手处者,可同年而
语耶?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治风寒
在表,头痛项强,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烦
疼,恶风恶寒,无汗,胸满而喘,其脉浮紧
浮数者,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古人
用药用法象之义,麻黄中空外直,宛如毛窍
骨节,故能去骨节之风寒,从毛窍而出,为
卫分发散风寒之品。桂枝之条纵横,宛如经
脉系络,能入心化液,通经络而出汗,为营
分散解风寒之品。杏仁为心果,温能助心散
寒,苦能清肺下气,为上焦逐邪定喘之品。
甘草甘平,外拒风寒,内和气血,为中宫安
内攘外之品。此汤入胃行气于玄府,输精于
皮毛,斯毛脉合精而溱溱汗出,在表之邪,
其尽去而不留,痛止喘平,寒热顿解,不烦
啜粥而藉汗于谷也。其不用姜、枣者,以生
姜之性,横散解肌,碍麻黄之上升;大枣之
性,滞泥于膈,碍杏仁之速降。此欲急于直
达,稍缓则不迅,横散则不峻矣。若脉浮弱
汗自出者,或尺脉微迟者,是桂枝所主,非
此方所宜。盖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
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
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
,如汗后不解,盒饭以桂枝汤代之。若汗出
不透,邪气留连于皮毛骨肉之间,又有麻桂
合半与桂枝二麻黄一之妙用。若阳盛于内而
无汗者,又有麻黄杏仁石膏连翘赤小豆等剂
。此皆仲景心法也。予治冷风哮与风寒湿三
气成痹等证,用此辄效,非伤寒一证可拘也
。按:麻、桂二方,治伤寒中风者,遇当用
而不敢用,注疏伤寒家于不当用者,妄言其
当用。如太阳衄血证,宜桂枝汤句,语意在
当须发汗下,麻黄主之句,在当发其汗下,
二句皆于结句补出,是倒序法也。仲景于论
证时,细明其所以然,未及于方故耳。夫桂
枝乃行血之品,仲景用桂枝发汗,不是用桂
枝止衄,是用在未衄时,非用在已衄后,且
夺血者无汗,此理甚明。麻黄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