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伤寒恒论 清 郑钦安
郑钦安原序
《伤寒》一书,相传千余年,俱云仲景
原文,名贤迭出,注家亦多,不胜枚举。余
阅原文,颇有领悟。兹将原文逐条一一剖析
,不敢与前贤并驾,但就鄙见所及,逐条发
明,虽不敢云高出手眼,此亦救世之本心,
聊以补名贤之不逮,亦大快事也,高明谅之
,是为序。
一、此书即遵舒驰远先生分列上、中、
下篇,挨次发明,而他书则前后原文不一。
总之论其原文,发明圣意,即前后错乱,而
原文终在也。学者亦不必论短、论长则得矣
。
二、太阳篇条内有称中风字句,当是太
阳受风,而中字不当,何也?中者如矢之中
靶,人何能当?况书有称中经中风中脏之别
,而条内所称中风,全不似中风面目,学者
察之。
大清光绪二十年孟冬月上浣临邛郑寿全
钦安序
张仲景原序(校补)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
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
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
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
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
,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
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
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
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
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
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
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
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
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
;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
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
,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
,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
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
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
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
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
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
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
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
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
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
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
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
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
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 生而知之者“
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
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伤寒恒论卷一
太阳上篇
凡风伤卫之证,列于此篇,计五十三法
(据舒本校增)
一、太阳为之病,脉浮①,头项强痛而
恶寒②原文。
①脉浮:浮象浅表,轻按即得,指邪初
入也。
②头项强(jiàng 匠)痛:即头痛项强
之意,谓颈部有牵强不适之感。项指颈之后
部。恶(wù务)寒:畏寒怕冷。
郑论:按太阳本气主寒水,太阳统周身
皮肤,毛窍、营卫、百脉,经络,为一身纲
领。毛窍乃太阳寒水气化出路㈠,一切外邪
之来,必由毛窍而始入内,出入两字,乃邪
正机关,万病绳墨。脉浮者,指邪初入也;
头项强痛者,指邪犯太阳地面经络也;恶寒
者,指太阳本气受病也。恶寒二字,乃太阳
提纲,认证眼目,知得恶寒二字,无论一年
四季为病,只要见得病人现有头、项、腰、
背强痛,恶寒、发热,即按太阳法治之,毋
得拘于时令,而有失经旨也。
㈠气化二字有两说:从毛窍而出者,轻
清之露也;从下而出者,重浊之汁也。故太
阳有传经、传腑,皆在这气化上探求(顶批
)。
【阐释】本节乃太阳病的脉证提纲。以
后凡提 太阳病“ ”三字,就有这些脉证的出
现。太阳病是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其病在表
。郑氏提出 气化“ ”二字,乃伤寒书一部的
真机,以及知得恶寒二字,无论一年四季为
病,……毋得拘于时令,而有失经旨也,确
有精卓之见。太阳经脉循行的部位,上额、
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连风府,故邪
客其经,必令头项强痛也。而头痛之部位在
后,与阳明头痛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