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世纪法国启蒙美学.ppt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纪法国启蒙美学

18世纪法国启蒙美学 ——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的美学 内容 17、18世纪法国的历史概况 王朝与革命 启蒙运动 伏尔泰的文艺思想 卢梭对美学的影响 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 17、18世纪的法国历史背景 封建王权的极盛和衰落 波旁王朝的统治(1589-1792;拿破伦帝国:1814-1830;七月王朝1830-1848) 路易十四时代(1643-1715) 路易十五(1715-1774)王权开始衰落 路易十六(1774-1792) 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 主要启蒙思想家 孟德斯鸠(1689-1755) 伏尔泰(1694-1778) 卢梭(1712-1778) 狄德罗(1713-1784) 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 三级会议—进攻巴士底狱—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政变—雾月政变 法国启蒙运动 总体倾向: the Enlightenment (illumination);照亮、启迪 文艺复兴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 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封建主义、神学教条 反对宗教蒙昧,提倡理性与科学:理性衡量和判断一切 反对封建专制,宣扬“天赋人权”,主张自由和平等 主要内容: 宗教:自然神论、无神论——上帝、宗教迷信 斯宾诺莎(1632-1677):神即自然 哲学:机械唯物论——经院哲学 经济:自由放任——封建束缚 政治:社会契约——王权神授;自由、平等——专制、等级 认识:科学、知识——习俗偏见和无知 伏尔泰的文艺美学 生平和思想特点 在文艺思想上的矛盾 论审美趣味 论审美差异的成因 简评 生平和思想特点 生平:1694-1778 青年时期两次入狱 32-34岁避居英国 回国后因书遭祸,隐居15年,曾任史官,52岁时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 曾受普鲁士国王邀请 晚年为《百科全书》撰稿 对中国文化与智慧的肯定 《中国孤儿》(1755);《路易十四时代》和《风俗论》中推崇儒家伦理道德主义 思想特点:两面性和矛盾性 政治:抨击专制,但主张一种开明的君主制,而不是共和制 宗教:反对蒙昧主义、宗教偏见和教会权威,但又认为宗教对于抑制人类的情欲和恶习是必不可少的。 文学:有古典主义的趣味,但又反对法则 文艺思想上的矛盾性 对古典主义的推崇和实践 推崇古典主义剧作家拉辛、莫里哀,称他们为“神人般的人”。 实践:史诗《亨利亚德》(1728);悲剧遵循“三一律” 提倡创作上的天才,反对法则 “几乎一切的艺术都受到法则的束缚,这些法则多半是无益而错误的。指导写作的书比比皆是,而切实可行的范例却很少见到。用权威的口吻谈论自己所不能做到的事,再也没有比这更容易的了;讨论作诗的著作有一百部,而创作出来的诗却只有一首。教授雄辩术的教师随处可见,可是几乎就没有一个雄辩家。” “荷马、维吉尔、塔索和弥尔顿几乎全是凭自己的天才创作的。一大堆法则和限制只会束缚这些伟大人物的发展,而对那种缺乏才能的人也不会有所帮助。对于那些参加赛跑的人,是不应该将他们的脚拴起来的。不少批评家想从荷马的作品中找寻法则,实际上这种法则根本就不存在。” (《论史诗》) 对莎士比亚的矛盾评价 (莎士比亚)“创造性地发展了戏剧,他具有充沛的活力和自然而卓绝的天才,但毫无高尚的趣味,也丝毫不懂戏剧艺术的规律。”(《哲学通信·谈悲剧》) 肯定莎士比亚“动人的章节”和“优美的诗篇”;但认为他趣味不够雅驯,像“喝醉了的野蛮人”。 《奥赛罗》扼杀妻子,她还大声喊冤 《哈姆雷特》中的掘墓人,饮着酒,唱小调,对见到的骷髅还开玩笑, “我是头一个人从莎士比亚的大粪堆里所发现的珍珠指给法国人看,真料想不到有一天我竟帮助人们把高乃依和拉辛的桂冠放在脚下践踏,来替一位野蛮的戏子贴金。” 伏尔泰论审美趣味 1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有共同美也有个别性质的美 “难道没有为所有的民族共同接受的关于鉴赏趣味的准则吗?毫无疑问,这样的准则是有很多的。自从文艺复兴以来,荷马,德谟斯梯尼,维吉尔,西塞罗等在某种程度上已将所有的欧洲人联合起来置于他们的支配之下,并为所有各民族创造了一个统一的文艺共和国。但是在这个共同的领域之中,各个国家引进了各自的特殊的欣赏趣味。” 不同国家文风的比较 西班牙:词藻的华丽、隐喻的运用、风格的庄严; 英国:更加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浑,他们爱讽喻和明喻甚于一切。 法国:则有更加明彻、严密和幽雅的风格。既没有英国人的力量,也没有意大利人的柔和,前者在他们看来显得凶猛粗暴,后者在他们看来又未免缺乏须眉气概。 审美差异性的成因 生活环境。 “英国人对有关航海生活的比拟和譬喻要比巴黎人清楚得多,后者一般地说很少有机会见到船只。 …… 气候。 “在一个气候潮湿寒冷的国家里,会产生出建筑、家具、服饰上的特殊风格,这种鉴赏力是非常良好的,但却是罗马或者西西里亚所完全不能接受的。” 民族性格 。 有文化教养但寡于交往

文档评论(0)

hello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