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济一汤加地幔过渡带的地震波各向异性.PDF

斐济一汤加地幔过渡带的地震波各向异性.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斐济一汤加地幔过渡带的地震波各向异性

维普资讯 2004年第3期 世 界 地 震 译 丛 57 斐济一汤加地幔过渡带的地震波各向异性 W .P.Chen M.R.Brudzinski 摘要 论述了一个不常见的、明显的过渡带(TZ)各向异性的实例,证据来 自于许 多比垂直偏振剪切波(SV)早到3S的水平偏振剪切波(SH)。各向异性区与远离活动俯 冲带及已知的纵、横波速度横向非均匀体边界的深震相关。我们把这一各向异性区解释 为与岩石层残骸中的巨大岩石异常体有关的强组构,这个巨大的岩石异常体悬浮并滞留 于过渡带中。冷板块的快速俯冲非常适合于这种组构的形成,因此板块穿透到下地幔并 不能普遍发生。 (图1),表明在过渡带 n比 v大约高 引言 1 。根据分析各向异性、P波和S波速度 的不均匀性、断层面解、地震活动性和实验 地震各向异性对理解地幔动力过程很重 岩石物理得到的数据,我们得到当巨大冰冷 要,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描述地幔流的手段 的岩石层进入过渡带时各向异性岩石异常体 之一。在重要的边界层附近,汇集的水平流 是如何发展演化的新发现。 动被认为能够形成强的地震各向异性(Kara— tO,1998)。然而,在超过大约 200km的深 1 数据分析和结果 度,地震各向异性的证据非常少 (Savage, 1999;Silver,1996)。先前的工作通常是长周 我们运用了弧后的NOUC台和PVC台 期的观察,所以空间分辨率有限(Trampert 及弧前的RAR台(图 la)记录的数字地震 andvanHeijst,2002)。此外,在地幔过渡 图。总共有204个高信噪比的波形通过理论 带和接近660km不连续带各向异性比较小 地震图进行了模拟 (表 S1,可见 ftp:// (Savage,1999),这些地区对理解热交换和 ftp.agu.org,directory“apend”)。在 工区的 地幔的化学组合很重要(Lay,1994;Silveret 路径上得到了重要的观测结果,SH总是领 al,1988)。 先于SV,有高达3S的 (图1)。 沿汤加这一巨大、古老、冰冷且以超过 工区中的平均值是1.4±0.5s(标准 200mm/a的速度俯冲的岩石层俯冲带(Bey- 偏差,SD)。这个标准偏差与 &的测量误差 isetal,1995),Wookey等(2002)报道横波 相当,约为主要脉冲周期的1/6(图2a)。在 速度( )的变化仅在过渡带下和偏振各向 Ⅱ~Ⅲ区的弧后区域,大的双折射突然消 异性(双折射)一致。不幸的是,由于地震数 失,这儿的值在 0上下浮动(±0.4S), 据很复杂,以至于不能模拟和解释这一构 没有1S的现象(图1和2b)。0-4-0.4S 造。这里我们通过一套高分辨率的宽频带波 的值不能从俯冲带(0-4-0.3S;表S1)前弧 形图论述了汤加地区下一个不常见的、十分 前下的9个观测值或平均地球模型的背景值 明显的过渡带各向异性的实例。由波形数据 中区分出来(Savage,1999),表明没有双折 得到的SH和 SV分裂时间 ()可达 3S 射。从工区中强的双折射到南部无双折射的 维普资讯 58 世 界 地 震 译 丛 SV-SH波分裂时I~]/s 一 1 0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