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阿尔比的荒诞派戏剧《美国梦》.doc
探析阿尔比的荒诞派戏剧《美国梦》
毕业 贾 宏
摘要:本文从荒诞派戏剧产生的背景以及该派戏剧的共同特征入手,分析美国著名剧作家阿尔比的《美国梦》的艺术特色和荒诞派戏剧的美学风格。阐述了《美国梦》在利用戏剧元素的功能上突显着荒诞性的表达:主题的歧义、人物的性格弱化、无情节、象征意味浓烈。《美国梦》是一幅令人深思的、极具讽刺意义的美国生活的真实写照。阿尔比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于极为令人难以相信的故事,反映了荒诞的生活现实。他把美国社会家庭生活和婚姻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当作了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面镜子,折射出美国社会现状,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荒诞派戏剧; 阿尔比;《美国梦》
一
什么是荒诞派戏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破坏了欣欣向荣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整整一代人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成为泡影。在社会冲突及社会矛盾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各种思潮纷纷涌现,其中,存在主义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并成为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在一个异己的世界中,人类的存在是孤立的,不具有任何内在的真实,价值和意义;人类的一生从无到无;人类生活在一个无法在社会环境与自身之间建立一种必然联系的世界中,忍受着痛苦与荒诞。因此,“孤独”成为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心理表现。正如荒诞派戏剧的先师存在主义大师阿尔伯特·加缪( Albert Camus) ((在西叙神话》中所说:“(一旦)宇宙中间的幻觉和光明都消失了,人便自己觉得是个陌生人。他成了一个无法召回的流浪者。..…人与其自身生活的分离,演员与舞台的分离,真正构成了荒诞感”1。由于,欧洲在二战中深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的影响,人们开始怀疑社会的进步和传统的道德信仰。在整个欧洲,尤其在法国,人们的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产生了深深的裂痕。那儿的人们有同加缪一样的感受,即“生活的荒诞’,有一种被欺骗了的感觉,因为,他们原以为二战后他们会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幻想,一种荒诞的差距自然产生了。这种失望感在戏剧与小说中得到了深刻的描绘,并成为那个时代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映。
1953年,英国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等待戈多》在巴黎上演并大获成功。在沸沸扬扬的褒贬声中,欧美剧作家表现出了一种变形的审美意识,纷纷推出一部部形式奇特、内容怪诞的作品。这些剧作品震撼了整个社会。除贝克特之外,该流派另外一些有影响的主要剧作家有:品特(Arold Pinter,英国),阿尔比(Edov,俄国)等。1961年,按照他们在剧中所表现的思想与艺术风格,英国著名的戏剧批评家马丁·埃斯林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正式将该流派命名为“荒诞派戏剧”。这一名称极好地概括了该流派的特征并很快被人们所接受。
荒诞派戏剧艺术特征是哪些呢?它首先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戏剧创作规范,形成了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在主题歧义、弱化人物个性、无情节、时空概念贬值、语言贬值、舞台设计的方面突显着个性化的美学特征。主题歧义,是该派剧作家们以怪异、荒诞的内容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他们的创作主题:整个世界和人类社会是荒诞、冷漠无情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绝对的、永恒的;人类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只有痛苦。但是,除此之外,荒诞派戏剧的主题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特点是“歧义”。比如在《等待戈多》中,没人知道戈多是谁,他意味着什么以及该剧的主题是什么,剧中的人物不清楚,观众不清楚,甚至连剧作家本人也不清楚。正如剧中所说:“什么也没发生,没人来,也没人走,太糟了”。“等待”成了该类作品的主题。就是在这支离破碎的表现形式背后,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该派剧作家运用荒诞的艺术手法描绘荒诞的人生,用喜剧性的情节表现了悲剧性的主题,达到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
在人物个性的个性化方面,荒诞派戏剧作品的描绘是以人物的群像化特征。很多作品中的人物都没有具体的姓或名,如《沙箱》( The Sandbox)和《美国梦》( The American Dream)中的人物。在这些剧作品中,剧中人物只是被简单地称为“外婆”、“年轻人”、“爸爸”、“妈妈”等。他们通常没有明确的身份和社会关系,也没人知道他们的职业和社会经历,因此,在这些剧作品中,
人物的个性被弱化了。荒诞派戏剧打破了传统的刻化英雄人物、达官贵人的创作模式,主要描绘了社会最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场景,“反英雄’,是该流派人物创作的显著特征。同时,剧中的人物通常都是不健康的,他们身体的某个或某些部位是残疾的。这是残忍的战争给剧作家们的心灵所带来的创伤在人物创作中的反映,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战争后遗症”。所以,该派戏剧实际上是对社会的一种扭曲了的反映,是对社会的折射反映,是荒诞中的真实,梦魔中的现实。
荒诞派戏剧叙事无情节化特征,在戏剧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