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依惠_原虫、绦虫.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罗依惠_原虫、绦虫

原虫1(lecture notes) 教学内容有: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机会致病原虫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1.形态: 滋养体:胞质含较透明的外质和颗粒状内质,内含细胞核和食物泡。向外伸出伪足作阿米巴运动。 包囊:圆形,外有囊壁。成熟包囊含4个核,糖原泡及拟染色体已消失;未成熟包囊含核1-2个,有糖原泡和拟染色体。 2.生活史: 特点: 1).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 2).基本生活史:包囊-小滋养体-包囊,只有宿主抵抗力下降或肠粘膜损伤时,小滋养体-大滋养体 3).感染期:四核包囊 ;致病期:大滋养体 3.致病: 1).致病因素 2).病变部位 3).病型:肠阿米巴病 肠外阿米巴病 4.诊断: 1)病原诊断:a.粪便检查 b.活组织检查 2)免疫诊断 二、阴道毛滴虫 1.形态: 阴道毛滴虫仅有滋养体期,而无包囊。滋养体为椭圆形,无色透明。借体前鞭毛及体侧的波动膜作螺旋式运动。 2.生活史: 寄生部位:女性---阴道、尿道;男性---前列腺、尿道等 感染阶段:滋养体 感染途径:以直接或间接接触方式传播 3.致病: 健康的妇女阴道内有乳酸杆菌的存在,产生乳酸,使pH维持在 3.8-4.4之间,可抑制杂菌生长,称阴道自净作用。滴虫寄生阴道后,消耗阴道上皮细胞的糖原,阻碍乳酸杆菌酵解作用,使阴道pH转变为中性或碱性,有利于杂菌繁殖,引起阴道炎。患滴虫性阴道炎后,外阴搔痒,白带增多,阴道检查可见阴道粘膜及子宫颈红肿。患者有滴虫性尿道炎时则有尿频、尿痛。 4.实验诊断: 生理盐水涂片法 涂片染色法 防治: 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及带虫者为传染源。多以性生活直接传播,也可间接传播。如公共浴池、浴巾、脚盆、坐式马桶及公共游泳衣裤等。阴道毛滴虫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潮湿的马桶上可生存30分钟,在搽过阴道分泌物的湿毛巾上可存活23小时,在自来水中可生存2小时,在普通的肥皂水中可活45分钟以上。间接传播不可忽视。 三、蓝氏贾第鞭毛虫 1.形态: 滋养体 包囊 2.生活史: 已污染包囊的食物或饮水被人摄入后,经胃肠液的作用,脱囊成为滋养体。吸附于小肠上段粘膜的表面,吸收营养,以纵二分裂法繁殖。当滋养体落入肠腔,形成包裹,排出体外。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可发现滋养体,在成形粪便中可见到包囊。 四核包囊为感染阶段。 3.致病: 蓝氏贾弟鞭毛虫大量滋养体寄生时,聚集的虫体机械地阻碍吸收营养。患者水泻,大便含大量脂肪颗粒,有腹胀、腹痛、呕吐、暖气、贫血及发育不良。滋养体还可寄生于胆管及胆囊,可引起胆管炎及胆囊炎。 四、机会致病原虫 1.概念: 健康宿主感染某些原虫后,呈隐性感染状态,宿主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晚期肿瘤病人、器官移植)或免疫功能缺陷(如爱滋病人)时,这些原虫的增殖力和致病力大大增强,往往引起宿主急性感染和严重发作,甚至致死,这些原虫称机会致病原虫。 2、种类: ①蓝氏贾弟鞭毛虫 ② 隐孢子虫 ③刚地弓形虫 ④卡氏肺孢子虫 3、致病: a. 刚地弓形虫----寄生于有核细胞中,是弓形虫病的病原体,为人兽共患疾病。猫科动物为其终宿主,中间宿主为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鸟类、鱼类及爬行类,猫亦是中间宿主。弓形虫病可造成孕妇流产,畸胎或死胎,对人口的优生优育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作用。 b. 隐孢子虫------主要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的刷状缘,引起腹泻。随宿主粪便排出的卵囊具有感染性,感染途径是经口。 c.卡氏肺孢子虫----- 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肺组织内,引起肺孢子虫性肺炎。本虫的包囊经空气传播而进入肺内的。 原虫2(lecture notes) 教学内容有:疟原虫、黑热病原虫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 一、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1.形态: a.间日疟原虫: 小滋养体(环状体):有1个深红的核,环状淡蓝色的胞质,形状象指环。 大滋养体:由环状体发育而来,核变大,胞质增多,有伪足伸出,形状不规则,常含空泡,胞质内开始出现棕褐色疟色素颗粒。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开始出现红色的小点,称薛氏小点。 裂殖体:疟色素增多、集中,核开始分裂,细胞质也随之分裂。成熟的裂殖体内含12—24个椭圆形的裂殖子。受染的红细胞更胀大,有薛氏小点。 配子体:红细胞内的疟原虫经过几次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后变成大、小配子体。虫体增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无空泡,内含均匀分布的疟色素。大配子体(雌配子体)胞质深蓝、核较致密,偏于一边;小配子体(雄配子体)胞质浅蓝,核较疏松,位于体中央。 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