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礼记》和礼学蕴涵忧患意识.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礼记》和礼学蕴涵忧患意识

《礼记》与礼学蕴涵的忧患意识 [ HYPERLINK / 论文关键词] 《礼记》;礼学;忧患意识; HYPERLINK /lixue/ 自然生态;道德修养    [论文摘要]忧患意识是 HYPERLINK /china/ 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层特质之一,也是札记与礼学的重要文化诉求。礼学的忧患意识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现实性与人文性为学派特质的儒家不仅忧患如何缔造和谐安定的社会 HYPERLINK /Politics/ 政治格局,还对自然生态可否养育众生而忧心忡忡,而且为人类如何通过道德修养构建精神家园而深怀忧虑。《札记》与礼学的忧患意识反映了原始儒家的文化自觉精神。       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是在特定地域环境、特定社会背景与长期的 HYPERLINK /lishi/ 历史积淀中形成其独特的文化精神和风格特征的。忧患意识即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层特质之一,这种无处不在、意味深长的“忧患感”根植于中国文化之整体并弥漫于一切细节。忧患意识始终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 HYPERLINK /fazhan/ 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性格的鲜明特征。    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轴心时代”,西汉至汉武帝时期是自先秦以来的“诸子”时代之发展后期。这一时期出现的百家之学将中国文化推进到一个璀璨辉煌的新境界,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和基本格局。《礼记》是儒家礼学言论的汇编,是儒学发展到战国至西汉初期的具有代表性的著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学术所达到的历史高度。《礼记》承载了作为中国文化特质之一的“忧患意识”,蕴涵了儒家对时代政治、自然生态与如何构建人类道德家园的深重忧患,这是一种超越个人生存境遇体验进而上升为对天下民生与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注与忧思的文化自觉精神。       一、礼学对现实政治的深切忧患       周文化建立在 HYPERLINK /work/ 总结殷商覆亡教训的基础之上,周代礼乐制度的深层意蕴即包含着周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天下忧患意识,中国早期经典 HYPERLINK / 文献的字里行间郁积着深重的忧患感。《周易·系辞下》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孟子·告子下》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在周礼衰微的春秋战国时期,以拯救社会为任的诸子百家皆怀着深重而难以排遣的“忧患感”走过战乱纷扰、“礼崩乐坏”的时代。他们将解除时代忧患作为神圣职责,力图为乱世寻找救治良方。这使得中国文化在形成、发展之时便隐藏着深重的忧患意识,而这种对现实政治的深切忧息使得早期中国文化具有反思历史的凝重也具有革新现实的激情。所以这一时期可谓是中国文化有重大创造之时,百家争鸣中产生的经典至今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和“启迪人智慧”之作用。因为“这些著作浸透着当时的时代精神”,是“为社会而著书立说”的。诸子文化之所以在千百年历史岁月里能够感动人心,催人奋进,那蓄积于其中的忧患意识无疑是最能够震撼后人的精神力量。    春秋战国时期,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子文化尽管思想内容与思维方式有重大差异,但各家都以西周文化作为精神源泉来构建各自的思想体系,而且在他们所创建的文化体系的深层,都像周文化一样贯穿着忧患意识。儒家主张复兴周代礼乐制度,欲以“仁”拯救人类心灵并将“仁”作为乱世中革新政治的精神依据,他们的社会实践和学术选择皆起因于对时代的忧患。《礼记》从礼文化视角考察特定时代,这使得儒家在剖析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与难以摆脱的政治危机时必然地携带着深重的“忧患感”。    《礼记·礼运》阐释自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的社会发展史,负载了儒家礼学的重要思想,蕴涵着具有时代特征的忧患意识。《礼运》展示礼文化的时空背景定格于春秋战国时代,更多地涉及孔子生活于其中的鲁国。孔子曰:“呜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鲁之禘郊,非礼也,周公其衰矣!~呜呼哀哉”的喟叹传递出儒家对社会政治深重的“忧患感”。在周幽王、周厉王之前,周礼已衰微,然其大坏,则在幽、厉时。鲁为诸侯之国而行郊禘之礼,则是礼之失。故下文曰:“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故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依礼,天子于南郊祭天,诸侯不得行此礼。杞国是夏禹后代的封国而可以郊祭,宋国是殷商后代的封国可以郊祭,鲁国为诸侯之国而行天子之礼,故孔子认为是“非礼”。在礼文化视野下,祭礼不仅是表达宗教感情的仪节和凝聚家族、邦国的活动,而且是极富有政治意珠的文化符号,它表征祭者的身份地位和社会政治之治乱安危。所以儒家对作为周公之国礼仪存焉的鲁国以诸侯身份而行天子“郊禘”之礼深怀忧患。    现实生活中存在太多所行之礼与施礼者身份不“称”的僭越行为。《礼记·郊特牲》揭示了当时诸侯僭越天子之礼、大夫僭越诸侯之礼的情形:“故天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