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江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舌尖上江华

舌尖上的江华(食在江华) 我的家在江华。 行者有两要,一是看,二是吃。 江华鸡鸣叫三省,和广东、广西接壤,应属岭南,但是受自古以来都是湖南管辖。地域之殊,但风习无大异,大抵秉承了湘菜的香、酸、辣的特点。 不过,江华是少数民族地区,又沐两广之风,吃法上还是有些许变化。 江华的看家菜要属“江华腊肉”、“荷叶米粉肉”、“豆腐丸”、“瑶家十八酿”…… 江华腊肉是待客的上品,也是江华人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 天下喜食腊肉的地方很多,做法各有不同,味道别样,但就是觉得江华的腊肉独特、够味、吃了还想,想了又吃。 江华腊肉制法很简单,家家杀过年猪之后,将猪按部位下解成10来斤重的肉条,不洗下缸,后放盐腌至七天左右,待盐味浸透够了开始起缸,用两三天时间风干表面的水分,再找来一根横木将肉用棕叶挂串成一排,移到“火炉”的顶上。其实烘烤才是最有讲究的,他不是四川腊肉那样直接把肉放在土制的烤炉里烧柴速成,而是挂的肉必需离火塘三米以上的地方,让肉慢慢变得金黄而不流油。但也有看起来黑黢黢的,肉上还挂着一层“绿霉”,那一定是烘烤到了有些时候的老腊肉了。 江华的腊肉味道带着一股浓郁的松香味,还在用温水洗时就已经香气透鼻,这正是因为江华生长丰盛的华南松木,农人多以伐松木为柴做饭、烤火。 穷的日子,是有的人家一年才能杀一头猪,腌制的腊肉也十分有限,杀不起猪的家庭就只能向别人家赊十几斤、几十斤,待来年自家杀了猪再赔给别人。 腌制的腊肉大多来客时才舍得吃,江华人待人大气,腊肉切得越是大块就越显得你不吝啬,往往有的人家把肉切得巴掌大小,吃上两块就足够了。 别以为炒腊肉三拌两炒,腊肉下锅前一定要把铁锅烧得彤红,然后倒上适量的只有在当地才产的上好茶油,倒入后爆炒一两分钟,再加入本地芹菜、蒜苗为佐料,稍稍地放上一点水焖煮,十来分钟后起锅。 装碗的腊肉看样极好,肥的通体金黄油亮,骨头褐而不闷,肥肉下口,油溢满嘴,但油而不腻;肉骨更是可人,大人小孩极爱,总是以抢得骨头为快。一个骨头要下一碗饭,喝一碗酒,大人常教育孩子这样。其实除了骨头真的香外,恐怕是嫌孩子们争吃,等到一个骨头啃完,大人的酒也下的差不多了。 江华腊肉经年不腐,这也是一绝,而且经年的腊肉虽外色暗褐但里色黄灿灿,吃时更加爽口。 江华四季分明,腊肉只在腊八后腌制,不可能一年四季都有,因此江华的席上大菜不是腊肉,而是米粉肉,这也是江华人喜丧酒宴的镇席之肴。在家时,村里或是自家,婚丧嫁娶,或大人生日都是要蒸米粉肉的。 我见过的多了,自己谙熟其法。 那时候,父亲常把买来的猪肉先切成一到二寸见方的块状,将糯米、八角炒香,磨粉拌合,加上精盐、白酒、酱油、五香粉、白糖等,再用荷叶包扎,每包一至两斤,放入甑或锅中蒸到荷叶流油即可。荷叶的选择也有讲究,色泽清亮,干而不脆,越大张越好,没有霉变,没有虫眼,包扎前要将荷叶浸透,洗净。 吃米粉肉要“搭赖”,也就是趁热,其实还不待解开荷叶,就早已香味扑鼻,吃是何味,还是你亲口尝尝,那口留余香是冇得说的。 江华的豆腐丸也是一道上好菜肴。 豆腐丸又叫豆腐酿、豆腐丸子。江华人能干,家家都会自己做豆腐。先将黄豆浸泡一夜,然后磨成浆,再冲浆点卤做成水豆腐。其技艺精到豆腐分割时菱角方正,不稀不稠更不能烂。 做酿豆腐不难,关键在馅。 一般都是选最好的精肉剁碎,再佐以香葱、香油、精盐、味精等拌匀,然后放入两寸见方的豆腐中央,技高者肉馅再多,豆腐却不裂口,然后贴锅黄焖至熟。豆腐上桌,主人嚷嚷,总是让客者未尝先流涎,其实一个人又最多两个,留得的是心里更馋。 江华酿豆腐又以沱江镇竹园寨得仙岩中的“圣水”磨制的豆腐为最上上品,不仅来客必备,而且享誉江南,成为了江华名菜。 后来,又在在瑶乡中衍生出了“瑶家十八酿”。“十八酿”有水豆腐酿、辣椒酿、苦瓜酿、螺丝酿、米豆腐酿、油炸豆腐酿、香菇酿、蒜头酿、魔芋豆腐酿、竹笋酿、茄子酿、丝瓜酿、莲藕酿、冬瓜酿、南瓜花酿、牛耳菜酿、萝卜酿、蛋酿。 不管这酿那酿,其选料、制作、食用方法跟“圣水豆腐酿”大致相同,味道显然各具。 也别以为豆腐属素食你可小觑,它还是有深刻文化内涵的。 豆腐古称“菽乳”、“来其”、“黎福”、“黎祁”,传为汉代淮南王刘安所创制,汉乐府诗曰:“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楼与天连,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银绠汲寒浆。”。后制作之法传入日本,再回笼中国。但实际上见陶谷的《清异录》才有文字记载,说的是五代时贵族们盛行吃的“小宰羊”,也就是现在的豆腐。 古时,豆腐的吃法很多,林洪的《山家清供》中有“东坡豆腐”、“雪霞羹”;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有“冻豆腐”、“虾油豆腐”、“蒋侍郞豆腐”、“杨中丞豆腐”、“王太守八宝豆腐”、“程立万豆腐”、“庆元豆腐”、“张恺豆腐”等。 现今有四川的“麻婆豆腐”,青岛的“三虾豆腐”,湘菜的“鱼籽豆腐”,上海的“油豆腐粉丝汤”,“泥鳅钻豆腐”,北京的“老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