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舌尖上蚌埠
舌尖上的蚌埠须以文化引领 HYPERLINK /news/?3151340292.htm /news/?3151340292.htm(蚌埠日报深读周刊)“无论你走过南,闯过北,‘搁哪拐子’喝过水 一句‘我的孩来’红了大江南北 楚汉垓下干过仗、大禹涂山治过水 今天的淮畔明珠也越来越美 都说中华美食遍天下, 遍天下的美食都在蚌埠开了花 烧饼,包子,油茶,春卷,辣汤,麻圆,米线,凉皮,火锅,拉面,水单饼,大麻花 吃啥啥香,你要啥有啥 其实关于俺们蚌埠的‘传神’不多也不少,你不知道说明你‘不照’ 俺跟你拉拉呱,盘盘道,‘苕叨苕叨’,要是没吃过来,一时俺们找个饭店坐倒 想吃本地特色,我向你隆重介绍 中国人的汉堡,蚌埠人的骄傲 烧饼夹里脊,好吃又便宜……” 一曲网上流传的RAP说唱《烧饼夹里脊》,不仅用蚌埠方言赞美了最具特色地方小吃,还遍数了蚌埠的特色美食。“烧饼夹里脊”的飘香火爆还令其列入了百度新词条:“安徽蚌埠特产,起于引车卖浆之流,不登大雅之堂。但确实受到了大量年轻人(尤其是女孩子)的追捧,几乎所有的蚌埠人都吃过。” 有人说:“烧饼夹里脊不单是烧饼和里脊的故事,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有关烧饼夹里脊不仅有歌,一群喜爱话剧表演的年轻人,还在2007年推出了同名话剧在蚌埠大剧院上演。烧饼夹里脊已从一种街头小吃演化成一种文化现象,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怎样看待这一文化现象?我市在传统饮食文化方面怎样传承创新?餐饮服务行业有哪些特点、应当从哪些方面革故鼎新?选择哪些支点,带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如何才能让舌尖上的蚌埠香飘四海,增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魅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进行了多方采访。 烧饼夹里脊引领新时尚 街头饮食演绎新时尚,饮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 “蚌埠过去有不少有名的名菜小吃,但是在本地都没有发扬光大,却慢慢变成了别人的品牌,比如大蚂虾,被盱眙、合肥占了上风,这让人觉得非常遗憾。”毕业于高校美术专业的翁杰,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广告设计,几年前对街头流行的烧饼夹里脊产生了兴趣。“烧饼夹里脊是蚌埠人传承创新本地饮食文化的一个典型,如果再丢掉,那真是太可惜了!” “烧饼夹里脊可以说是如今最具蚌埠味的特色小吃。产生于伴随着80后成长的九十年代。在蚌埠市区几乎哪里都能吃到,而外地却少见。”蚌埠市委党校诸宗缘副校长说。烧饼夹里脊在蚌埠大概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是蚌埠人利用常见食材兼收并蓄众家之长后的独创。“烧饼夹里脊是今天蚌埠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蚌埠与其他地方饮食相互融合、演变、创新的特点。” 诸宗缘介绍,在烧饼夹里脊出现之前,蚌埠流行着一种“蚝油串”,这种“蚝油串”起初通常是肉类穿成串,在油锅里炸,炸好后加上酱。这种小吃的出现,迅速取代了“麻辣串”和“羊肉串”,成为蚌埠人的最爱。之后又与烧饼结合,成为蚌埠人最爱的早饭,被称为“烧饼夹里脊”。烧饼夹里脊发展到今天,内容已越来越多样:肉串、里脊、腰片、土豆片、豆腐干、素鸡、小扁鱼、猪排、鸡排、螺蛳肉,甚至是香蕉、知了狗等,都可夹进烧饼。甜和辣的混搭口味也体现出蚌埠特色,甜酱和辣酱味道不同,但是多半蚌埠人会选择甜辣都要,这也是各地人的口味在蚌埠融合的一个体现。“动漫爱好者为烧饼和里脊的结缘创作出《食神江湖》等动漫短片,进行多种演绎。我认为,烧饼夹里脊不单是烧饼和里脊的故事,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融合:比如蚌埠的码头文化、江湖风气、移民文化、淮河风情等地方文化,以及流行风尚、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等,很多文化类型既可以归拢进来,也可以从这里生发出去。”翁杰说。2007年我市青年话剧爱好者推出的《烧饼夹里脊》话剧在蚌埠大剧院上演时,熟悉的方言、搞笑的情节、夸张的表演,令观众不停地捧腹大笑。“把街头小吃与话剧结合,是蚌埠青年的独创,也体现出蚌埠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的诞生也说明蚌埠饮食文化的创新发展有很大的空间。”翁杰设想:如果用卡通人物、动漫故事这些流行文化元素对土生土长的烧饼夹里脊进行包装,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整体水平尚待提高 蚌埠餐饮业存在“三多三少”现象,有基础,缺品牌 据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市区有证的餐饮企业现有2100家左右。个体餐饮经营户数量更多。由于餐饮业门槛低,大量投资者不断入行尝试,几乎每天都有新饭店开张,但每天也都有饭店关门倒闭。“蚌埠饭店虽然多,但知名品牌少,上规模的不多。各种菜系‘混搭’的多,独创的特色少。”市餐饮业协会秘书长丁宏成说。有几家餐饮连锁企业发展比较平稳,经营规模稳步扩大。但非常有名特色的饭店还是不多。 诸宗缘认为,蚌埠餐饮业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餐馆多,名店少。餐馆分布大街小巷,但名头响亮的餐饮名店屈指可数,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