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唐末和五代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0讲 唐末和五代文化

第十讲 唐末及五代文化 一、唐末及五代文化概说 1. 公元845年唐武宗因信仰道教所灭者,不仅是佛教,包括景教、祆教(拜火教)、摩尼教(亦波斯宗教,以祅教为基础,调和佛教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教都在被禁之列。道教还是保持了继续发展的势头。 2. 虽然武宗后唐宣宗废破佛令,但唐末宦官专权,牛李党争激烈,地方藩镇亦不听调度,因此于事无补。唐朝灭亡后,又五代时遇后周世宗又下破佛令。所幸五代时期,群雄割据,有南汉、南唐及吴越王保护佛教,才不至于完全灭绝。 3. 一般观点认为五代时期,中国文化并无特殊发展,此只是从表面上看。其实五代时期是中国佛教,或严格讲中国禅宗大发展的时期,第一流的人才都在禅宗里。 二、晚唐五代道教 1. 道教初始以服食“外丹”为主要途径,外丹实践唐代达到高峰,但一次次的失败使人们渐对外丹失去了信心。清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卷十九记载仅唐代有太宗、宪宗(一说被杀)、穆宗、敬宗、武宗和宣宗因服丹中毒而死。 2.“外丹”的失败,使道士们把修道的方法转向“内丹”,即气功和静定上来。当时道士崔希范称之为“药镜”。除崔氏外,当时修内丹较著名者还有彭晓,钟离汉和吕洞宾等人。 3. 晚唐五代最著名的道士当推陈抟陈希夷(字图南,据说生于唐德宗时)。陈抟之思想上承秦汉儒道本不分家的道学,其行径又如隋朝文中子王通。他的“太极图”及“河洛理数”数传而至邵康节,而成就儒家一代象数易学大师。周濂溪受他的“太极图”与河图、洛书影响而援取道家思想作《太极图说》。朱熹因服膺邵康节的思想而致力于道家象数,而有明国子监本《易经》及《周易集注》。 4.在道教理论方面做出贡献的有杜光庭著《道德真经广圣义》以唐玄宗的《道德经注疏》为基础,对前人研究《道德经》的成果进行了整理,对其内容进行了发挥。著《历代崇道记》记载了周至唐两千多年的历代帝王崇道的故事。 5.罗隐著《太平两同书》,合儒道之术,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 6.谭峭著《化书》,后人改书名为《谭子化书》阐述了他所世界生成论,修炼成仙的方法及社会史观,亦为“道中念儒”的著作。 三、晚唐五代佛教 1. 佛教得以自唐达宋再度繁荣,基本归功于禅宗。禅宗兴盛始于六祖慧能。慧能于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开始传法,历则天朝,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圆寂。慧能去世后,唐宪宗追谥慧能为“大鉴禅师”,宋太宗又加谥为“大鉴真空禅师”,仁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禅师”,最后神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先后为慧能撰写过长篇碑文,以记述他的事迹。 2.慧能讲法记录于《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或《六祖坛经》,是中国人佛教作品中唯一一部称为“经”的,可见它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2.于慧能座下得法之人,不计其数。唯青原行思,与南岳怀让二位禅师最为著名。从二人以下,遂出五宗。 即沩仰、曹洞、临济、云门、法眼之五家。南岳传于马祖,青原传于石头。南岳下数传形成沩仰、临济两宗;青原下数传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世称“五家”。其中临济、曹洞两宗流传时间最长。临济宗在宋代开成黄龙、扬岐两派。合称“五家七宗”。 3.南岳一系至马祖道一,宗风大振。特别是传人百丈禅师,创立丛林制度,不仅为禅宗史上且为佛教史上一大革命,解决僧人的经济问题。为佛教中国化的一个里程碑。 四、作业: 1.晚唐五代外丹术衰落与内丹术兴起的原因何在? 2.为什么在其它宗派几乎灭绝的情况下,佛教禅宗在晚唐五代时期能够继续发展? 五、补充材料: 沩仰宗。沩山灵祐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创立。唐潭州沩山禅师,名灵祐,嗣法于百丈海禅师。江西仰山禅师,名慧寂,嗣法于沩山。其修行理论继承和发扬道一、怀海“理事如如”的精神,认为万物有情皆有佛性、人若明心见性,即可成佛 临济宗。义玄创立。因义玄住镇州(治所在今河北正定)临济院而得名。提出“三玄”(三种原则)、“三要”(三种要点)、“四料简”(四种简别)、“四照用”(四种方法)等接引学人。因其机锋峭峻,别成一家。自曹溪之六祖慧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至临济之义玄,张一家,称为临济宗。即慧能六世之孙也。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之下分杨岐黄龙之二派。 曹洞宗。洞山良价及其弟子曹山本寂创立。其教法“五位君臣”说,从理事、体用关系上说明事理不二、体用无碍的道理。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行思,传希迁,希迁传药山,药山传云岩,云岩传良价禅师。住瑞州洞山,洞山传本寂禅师。住抚州曹山,其说立五位君臣以为宗要。五位者,正中偏,偏中正,正中来,偏中至,兼中到,是也。君为正位,臣为偏位。正位即空界,偏位即色界。 云门宗。文偃创立。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在今广东乳源县北)光泰禅院而得名。其禅风被称为云门三句:“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常用“顾”、“鉴”、“咦”三种表示,接引学人,表现出“刚劲”的宗风。以云门山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