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蒲松龄探究一个断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30年代蒲松龄探究一个断面

20世纪30年代蒲松龄探究一个断面摘要:20世纪30年代,是蒲松龄研究的黄金时期,尤以《西北风》杂志较为突出。它所刊发的论文,其主要内容,大略有四类:一是蒲松龄的生平;二是《聊斋志异》版本的考校;三是蒲松龄的佚稿;四是关于《聊斋志异拾遗》。 关键词:西北风;蒲松龄;聊斋志异;佚稿;聊斋志异拾遗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30年代,是蒲松龄研究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关于《聊斋志异》版本的考校,以及蒲松龄遗著的辑佚,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色。《西北风》,1936年5月在汉口创刊,其前身是《人间世》,因与林语堂主办的《人间世》重名,故称“汉出《人间世》”,一期之后,更名为《西北风》,史天行主编。自创办至终刊,《西北风》总计虽只有16期,但相关文章却占有极大的比例,或总结前说,或另立新论,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种存在。今以此为中心,兼涉其他刊物,通过断面的剖视,展现彼时蒲松龄研究的盛况。其目的,仍在于温故知新;也正因为如此,本文只作历史的描述,至于事实的错讹,则有待方家辨正。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一字剑臣,山东淄川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殁于清康熙五十四年辛卯(1715),享年76岁。一生屡试不利,至康熙辛卯,始成岁贡生。老而未达,乃肆力于古文,以余闲搜奇抉怪,著《聊斋志异》一书。《新世说》云,蒲留仙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诞,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其作《聊斋志异》时,每晨携一大瓷罂,中贮苦茗,又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润色之,如是二十余年,书方告成,故笔法超绝,世认为谈狐说鬼第一著作。王渔洋读之,且书一绝于书后云:“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1]对于此诗,刘阶平有所辨正。据其所藏北平聚珍本,王诗最末一句当为:“爱听秋坟鬼唱时。”《国朝山左诗钞》中亦录此诗,辞句悉同。后来的不少版本,则将“爱听秋坟鬼唱时”的“时”,错为“诗” [2]。不过,相传渔洋山人爱重此书,欲以五百金购《志异》,蒲不许,因加评骘而还。但清陆以?所撰《冷庐杂识》认为此说不足信:蒲氏书固雅令,然其描绘狐鬼,多属寓言,荒幻浮华,奚裨后学,视渔洋所著《香祖笔记》、《居易录》等书,足以扶翼风雅,增益见闻者,体裁迥殊,而谓渔洋乃欲假以传 [1]。 《聊斋志异》一书,文笔精简,叙事曲折,流传至今,销行不衰,实为国内文言短篇小说中唯一杰作 [3]。路大荒(笠生)曾说:蒲氏文名,时升时降,已经三变。当其始,举世竞称《聊斋》,惟其文体是效,是为全盛时代。已而文风丕变,嚣然倡言新文化,蒲氏适为众矢之的。凡以古文行文者,辄詈之为“聊斋体”,是为没落时代。及《醒世姻缘》发见于世,昔之百端毁詈者,又从而多方称誉、拥戴,是为重光时代 [4]。 《聊斋志异》的版本与原稿 《聊斋志异》共十六卷。最初仅有钞本,乾隆时期,始刊于严州。至于刊行时间和篇数,郑逸梅以为是“乾隆初”,430篇 [1];史天行则说是“乾隆末年”,431篇 [3]。后有吕湛恩的注释本,以及但明伦的批评本。关于后者,但明伦之孙,美术家但杜宇曾透露:渠家旧藏《志异》木版凡三付,兹已朽蛀不完,并书亦乌有,乃以五金购得渠家所刻本,先人遗泽,藉此纪念 [1]。有正书局曾影印《聊斋志异》钞本,文字稍有出入,不过已绝版。乾隆间,余历亭、王约轩有《聊斋》摘钞本,分十八卷,内六以类相从,首考,次弟,终仙鬼狐妖,凡分门类二十有六,字句微有异同,且有一二条为今本所无者,事见俞樾《春在堂随笔》。今市上所流行者,大率为同文书局石印《详注聊斋志异图咏》的翻印本,及一折几扣的标点本,而对于原刻本,亦颇难得 [3]。但在刘阶平看来,《聊斋志异》的刊本,最早要推清乾隆31年莱阳赵荷村(起杲)从睦州官舍的卷刻本,即今日通行的十六卷本。原刻本在北平和济南的旧书摊,随时可见,并不希贵 [2]。 值得一提的是,华西协和大学教授刘藜仙所藏写本《聊斋志异》,较今本多十八篇。1934年《人间世》第22期,刊林名均《成都刘氏所藏写本〈聊斋志异〉记》,道其事由:是书原为先辈谢桐生所有。谢祖籍在浙江山阴,咸丰洪杨之乱,避难入蜀,居于省城。此书为伊家旧藏本,由浙携来。民国六年,刘以戚谊关系,假归诵读。适川黔军之战祸突起,谢家罹灾被焚,四壁图书,皆付之一炬。此书因刘借出,得以仅免,实为天幸。惟全书共有十二册,而当时仅借出十册,所余二册,已埋在火窟中,是则不无遗憾。“刘君鉴于人事不可测,为免原著散失起见,拟将多出今本之十余篇,付印出版” [5],而《西北风》自第2期,以《聊斋志异佚稿》为题,连续刊登三期,不过仅12篇,另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