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探析摘 要: 基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本文从社会(社会期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学校(工作负荷、管理方式、评价机制)、教师自身(角色冲突、名利意识、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新课改的困惑等几个方面探析职业倦怠根源,并提出若干解决策略。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职业倦怠 因素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体力上明显透支、有气无力,精神上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工作上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对工作感到茫然,缺乏热情和创新力。职业倦怠无论对教师自身的健康和发展还是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研究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对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和职业幸福感,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引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1.社会期望。一方面,教师职业一直被视为崇高的职业,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彰显神圣与伟大,这无形之中让教师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另一方面,教育情系千家万户,牵动社会各阶层的“神经”,独生子女和社会就业压力问题让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升高,又将这种期望寄托于学校和教师。他们要求学校严加管教,而具有张扬个性的“90后”学生却崇尚自由,说不定还会与教师发生冲突,许多教师都感到苦闷、迷茫。
2.社会地位。虽说教师早已摆脱了旧社会“臭老九”的尴尬地位,但是还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社会要求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容不得他们有半点闪失,否则就会招来社会和家长的指责,如前几年出现的“范跑跑”、“郭跳跳”就被炒得纷纷扬扬;而随着教育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教师甚至不及学生,传统的权威地位正受到冲击和挑战。这都让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压抑感。
3.劳动报酬。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教师的经济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与其他的一些行业比较起来明显偏低,微薄的薪金使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得到真正提升,一部分索性离开教师岗位,还有一部分则陷入观望和彷徨,做好离开的准备;即使同在教师行业,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也有差别,无不给教师以强烈的刺激,导致心理不平衡。
策略: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教师的职业威望是国家和政府的当务之急,在社会中要真正掀起一股尊师重教之风。国家可以通过政策的倾斜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意识与氛围;教师管理部门和新闻媒体应对教师职业角色进行合理的定位,引导社会对教师有一个合理的期望,毕竟他们也是常人;各级政府要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掀起“教育热”,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水平和的工资待遇。另外,还要着力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如:住房、医疗、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让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
二、学校因素
1.工作负荷。迫于升学的压力,即便政府部门一再强调禁止学校补课,然而几乎所有学校都在想方设法给学生“加餐”,或实施所谓的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学校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在校:要求他们早起晚睡,上课要蹲班、巡视,下课要监管、保护,自习课还要坐在教室里;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提高班级考试排名,不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备课、补课,或者“前抢后拖”;正常的8小时根本无法满足命题、考练、阅卷、批改作业、辅导,教师们就只能牺牲节假日、正常休息、娱乐时间,日复一日地不停劳作。如此高负荷地工作,怎能不倦怠?
2.管理方式。有的学校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刚性有余,柔性不足,严格实行“坐班制”或者按指纹、刷卡,还不时有领导查岗或利用教室里的监视器督察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学生的表现;有的学校管理者专制、“家长作风”盛行,听不进教师们的建议,动不动就是批评或经济“制裁”,教师提心吊胆,生怕得罪了领导;有的学校教代会是摆设,校长的意志取代教师代表的呼吁,个别领导的喜好取代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全员招聘制”、“末位淘汰制”等的实施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失去职业的安全感,给教师带来持续不断的紧张感,大大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
3.评价机制。在中、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大棒的指挥下,大多数学校仍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而学生的健康人格、稳健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则很难进入评估体系,这不仅让教师的辛勤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且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人际关系的紧张,导致“同行是对头”等狭隘观念和“业务封闭、专业保守”等不良现象的滋生,长此以往,产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倦怠。
策略:首先,学校应确立先进的管理理念,改变过去对教师的纯制度化刚性管理,实现人性化管理: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领导与教师之间要多一些理解、沟通和信任,少一些埋怨、猜疑和指责,领导要真正关心、爱护、理解和帮助教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