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诺贝尔与诺贝尔奖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docx

诺贝尔与诺贝尔奖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诺贝尔与诺贝尔奖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姓名:赫晓双学院:数计学院专业:10统计诺贝尔与诺贝尔奖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摘要:诺贝尔走着艰难的成才之路,有着艰苦的创业历程,本着执着的人生追求,不抛弃,不放弃,最终他的人生得以辉煌。以真善美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仅是诺贝尔毕生追求的理想和信念,而且是其所躬行的现实目标,并通过遗嘱使之得到确定;诺贝尔奖则使这两类精神,在奖项设置及其运作、奖励获得者及其成果以及诺贝尔奖得主受教学校的教育理念等方面得到了继承、发扬和相互强化;弘场诺贝尔奖精神,对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民族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甚至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诺贝尔;艰难;执着;诺贝尔奖精神;融合;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一、诺贝尔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鼓励他们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最高科学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的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文明史册。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发明家、实业家、黄色炸药及更大威力之炸药的发明家——阿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少年自学成才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生。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父亲是一个小工厂主,也是一个发明家。诺贝尔7岁时,父亲的工厂破产,全家移居俄国彼得堡。身居异国他乡,他跟一位家庭教师学习,没有进学校读书。年龄稍大,父亲就让他去各地旅行,访求名师指导。诺贝尔曾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实验室学习。他勤奋好学,18 岁时,在自然科学、文学和哲学方面已经具有较高的修养。同时精通多国语言。由于勤奋好学,他19 岁在父亲的工厂里工作时,技术上就已崭露头角。承父志不畏艰险诺贝尔的父亲曾试验过炸药,受父亲的影呐,诺贝尔从小就对研究炸药怀有浓厚的兴趣。1847年,意大利化学家索勃罗发明了一种烈性炸药—硝化甘油。这种炸药非常危险,人稍不留神,就会粉身碎骨。于是,诺贝尔决定改进这种烈性炸药,寻找一种安全又方便的控制硝化甘油的方法。经过反复试验,1862年,他终于找到了这种方法。1863年,诺贝尔和父亲一起办起了硝化甘油工厂,并对火药质量做了进步的改进,生产并出售一种新型火药“斯普林格尔”。但是,这一新产品并没有完全“过关”。1864年9月3日,在进行一次实验时,炸药爆炸,整个实验室变成一片瓦砾,5人被炸死,诺贝尔的弟弟也在这次事故中遇难。诺贝尔的父亲也受了伤,不久便去世了。炸药爆炸的消息传出来后,政府禁止他在陆地上实验。家里人也劝他放弃实验。但是,诺贝尔却没有放弃,在改建工厂的同时继续进行有关炸药的研究,并租了一条船在湖中实验。三四年过去了,终于在1867年秋的一天,雷管诞生了。它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引爆问题。诺贝尔也继续从事他的事业。 3、遇挫折知难而上随着硝化甘油的试验成功,诺贝尔名声远扬,要求供货的越来越多。不幸的是,正当他的事业有了发展的时候,又连续发生了新的麻烦和灾祸。由于当时人们对炸药极易引起爆炸的危险性十分无知,运输途中硝化甘油流出来后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不久,各地相继发生了严重的爆炸事故,报警信函纷纷涌向诺贝尔。相继发生的惨祸,使人们对新炸药产生了怀疑、恐慌和抵制,瑞典、法国、英国等国政府明令禁止制造和运输。对此,诺贝尔开始了新的创造性的工作。经过对自己提出的方案的不断试验与改进,最终,诺贝尔得出:发生意外,应归于无知和不谨慎,而不应责怪新炸药本身。硅藻土猛炸药问世后,诺贝尔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研究更先进、更便宜的炸药。不久,坚实的胶质炸药和柔软的、可塑性极好的胶质炸药问世。这种胶质炸药爆炸力高,价钱又便宜,很快就在工程中被广泛采用。设基金千金散尽诺贝尔通过自己艰苦的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同时,诺贝尔又是一位哲学家,在金钱和名誉问题上,也是一位开明的有识之士。1884一1886年的两年中,他支出200万法郎用于扶贫事业,1892年的前后几年中,每年为扶贫开支了40万英镑。虽然身为巨富,他却不愿把财产分给亲戚和孩子。他认为,大宗财富是阻滞人类才能的祸害,凡是拥有财富的人,只应给子女留下必需的教育经费,如果留给他们过多的财富,那是奖励懒惰,使他们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临终前,诺贝尔签署了一份著名的遗嘱,就是把他财产的30亿克朗作为基金,决定每年的12月10日向那些为和平与科学作出贡献的人颁发奖金。诺贝尔还在遗嘱中强调:“不分国籍、肤色以及宗教信仰,必须要把奖金授予那些最合格的获奖者。”这就是著名的“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奖金是诺贝尔留给人类的巨大礼物,世界将永远铭记诺贝尔这一闪光的名字。1898年12月10日,因心脏病突发而在意大利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