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杯酒释兵权看制度与社会治乱-南京图书馆.DOC

杯酒释兵权看制度与社会治乱-南京图书馆.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杯酒释兵权看制度与社会治乱-南京图书馆

从“八王之乱”和“杯酒释兵权”看制度与社会治乱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葛剑雄) 各位下午好,今天有记者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第一,因为我有些讲座已经讲了不只一次,新馆刚落成是新事,要选一个比较新的题目是在其他地方都没有讲过的。第二,我们研究历史的人,一方面讲历史,给大家乐趣,给大家智慧。另一方面,也通过讲历史,要使大家有所启发。所以我想今天就通过一些具体的历史故事,看一看一个时代的制度。它跟社会的安定,天下的治乱究竟有什么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有名的事件,一个是西晋发生的“八王之乱”。另一个是北宋初赵匡胤实行的“杯酒释兵权”。这两件事情的发生需要我们把历史的背景简要了解一下。为什么选择这两个事件呢?因为它们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背景也比较相似。西晋以前是三国和东汉。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期间,天下大乱,中国分裂成为几个不同的政权,长期战乱,最后归于统一。这个情况与唐末到五代至北宋初年的情况很相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前已经潜伏了动乱的根源:首先在东汉中期开始,出现了皇帝去世的时候,要么自己没有儿子,要么就是儿子年纪很小。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外戚掌权。因为孩子小,或者没有孩子,就从自己的宗室里面找,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太后临朝掌权。太后一般生活在宫殿里面,也不懂外面多少事,实际上政权往往就落到太后的父亲,或者太后的兄弟手里。等到皇帝慢慢长大成人,他有了自己的抱负,总不甘心被自己的外公、舅舅、母亲这么掌握,加上大臣也希望皇帝能够亲自掌权,摆脱外戚的控制,因此他们往往鼓励皇帝起来改变这个局面。可是皇帝身边没有其他人,大臣近不了他身边,行动往往也是在外戚控制和监视之下。谁在他身边最密切呢?太监、宦官。所以皇帝只能依靠宦官来摆脱掉外戚的控制,发动一场政变。等到皇帝改变这个局面或者政变成功以后,就可以摆脱掉外戚,但是他又被宦官牢牢地控制了。这样就形成宦官掌权。宦官掌权是和一批大臣合作,包括被称为党人的这些知识分子。等到掌权以后,又会出现矛盾。因为宦官关心的是控制权利,而这些大臣、这些知识分子关心的是怎么样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们往往志大才疏,没有实际的本领,这个中间就会出现矛盾。到了东汉后期就经常反复地,一会儿外戚掌权,然后皇帝依靠宦官把这个外戚摆脱掉,接着宦官跟大臣之间又引起激烈的冲突。等到皇帝死了,要么孩子太小,要不就是根本没有后代。那么又要去找一个人,找谁呢?往往去找一个小孩子来,便于控制,又重复这样的怪圈。 另一方面,东汉后期,爆发了黄巾起义。黄巾起义其实也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像当时那些太平道,能够在民间得到流传、鼓动煽惑人心,也是因为社会矛盾没有办法解决。穷人生病了,他就给你拿纸写一道符烧掉,让你喝下去,喝了以后病好了,就信我的道。大家知道,有些病不治也会好;有些病,有人喝下去后有一部分人好了,好的人就信了,然后一传十、十传百,相信道的人就越来越多。还有一种是他筹集一批粮食,你相我的道,我就给你吃饭,给你救济。这样黄巾的势力越来越大,最后爆发了黄巾起义。黄巾起义以后,朝廷要依靠军阀对它进行镇压。原来地方官的权力是有限的,但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就给地方官很大的权力。到了东汉后期,各个州就形成了州牧。“州牧”是指把州里面的军事、民政、财政统统掌握在自己手里,实际上就是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军阀。朝廷里面的斗争,又往往要把地方上的军阀引到中央。比如说董卓,原来是驻扎在凉州,今天甘肃这一带的一个军阀。但是在朝廷里,为了对付异己,就把他引到朝廷。谁知道他来以后,掌握了权力并且废掉当时的小皇帝,从洛阳迁都到长安,把洛阳整个就破坏掉。其他的军阀,又以讨伐董卓为名,相互割据。我们看《三国演义》,尽管是小说,但它反映的过程还是真的。先后出现曹操、袁绍、袁术、吕布、孙策、刘表、刘璋、彰武这些人都纷纷割据。最后逐步形成了北方的曹操,以后是他的儿子曹丕,西南的刘备,以及在江淮以南的孙权,这样三个政权,并先后建立了魏、蜀、吴。之后魏国灭了蜀国,晋朝取代了魏国,又消灭了吴国。公元280年,分裂、割据暂时结束,建立了西晋。这就是西晋以前的背景。 宋朝以前的背景跟东汉以后有所相似。我们知道唐朝“安史之乱”平息以后,藩政割据一直没有解决。什么叫藩政割据?原来唐朝封在一些战略要地一些地方的是节度使,不是所有节度使都掌握当地的军队。但是到了“安史之乱”以后,节度使的势力越来越大,实际上成为统治一方的军阀。原来唐朝的制度规定,地方上每年要把你的赋税数值,一些重要的指标上报中央政府,每年元旦举行朝会的时候,各地的朝节使都要来。“安史之乱”以后,元旦朝会,朝节使来的一半都不到,甚至多数都不来,根本就不上报了。另外原来节度使是中央任命的。但实际上一个节度使死了,马上由他的部下报告朝廷,说为了稳定,我建议让节度使的儿子继任,暂时去控制一下。朝廷不得不同意,这样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