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中的满汉交融特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红楼梦》中的满汉交融特征.doc

  浅谈《红楼梦》中的满汉交融特征 吴 昊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摘 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满族和汉族习俗相融合。例如,拜年的习俗大多采用的是汉族习俗,如拜长辈,“散押岁钱、荷包,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献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等。而除夕时节祭祀祖先则采用的是满族习俗。这反映了曹雪芹虽然是汉族人,但满清入关后,深受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所以在他的文章中会出现满汉风俗习惯交融的情况。 .jyqkp;ZD064);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1438);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B97);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119号) 一、《红楼梦》中的满汉交融特征形成的历史条件 《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年间,京旗文化是其最直接的背景。清代旗人与民人是社会成员的基本分类,规定隶属八旗①者为旗人,不属于八旗的为民人。旗人在地域上分为“关东旗人”、②“京师旗人”③和“驻防旗人”,④这三者中,京旗人口在军事政治中的作用最为重要。满人虽然把持着朝政,但生活在以汉人为主体的社会里,势必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满洲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在政策上进行了调整,以吸收汉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政权更迭,民族间的交流融合更多体现在民间,满族人在保持本民族特色的同时吸收汉文化,北京的语言、服饰、饮食等各方面也散发着满族味道。这种文化上的互动,决定了清代文化多元性的特质,在这种大环境中诞生的《红楼梦》,必然是满汉文化融合背景下的产物。再有就是曹雪芹的家族渊源。曹雪芹祖上汉族,原是正白旗旗主多尔衮的家奴,皇家“包衣”,⑤满洲正白旗下的包衣汉军籍。虽然曹雪芹出身汉族,但是曹家清初就加入了八旗,到曹雪芹这辈儿已在满族圈子里生活了100多年。祖父曹寅,与康熙关系甚密,其母为康熙乳母,同时酷嗜汉文化。一家三代世袭江宁织造。二女被选作王妃。曹家的思想感情、生活习惯已经完全满族化了。曹雪芹虽然是汉族人,但深受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所以在他的文章中会出现满汉风俗习惯交融的情况。 二、《红楼梦》中的满汉交融的具体内容 (一)社会生活礼俗 虽然小说中所使用的语言多是北京话,但是也参杂进许多满语的成分,从中可以体会到许多满语语言文化。 满语中的“嬷嬷”一词,在文中出现频率极高,每个公子小姐都有自己的嬷嬷,“嬷嬷”即乳母或年纪大了的女仆人。第三回中“贾母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方门来”。还有同是在第三回中出现的“劳什子”一词,宝玉“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这里的“劳什子”在满语字典里的解释为说颠话,在小说中引申为令人讨厌的意思。还有在第六十四回中出现的“排插”⑥一词,“排插”正是满族旧居传统结构。还有“巴巴的”(特地的)、“忽喇巴的”(无端,凭空)、“无稽”(勿吉、窝集,是肃慎族系的古代部族名称)、“上档子”(档案)等词汇。小说中还出现了满式汉语。在语法上,满语习惯上把名词提前,动词靠后,否定也经常置后,所以文中会出现,“把莺儿不理”、“要去不能”这样的句式。这种从生活语言中传达出来的讯息,体现了满汉文化的交融。 服饰方面,满族作为一个生活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服饰发饰都体现其文化特色,箭袖⑦就是其中最具特色之一。小说中对宝玉登场的描写:“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这段穿着描写,箭袖、带、褂、靴,正是满族骑射民族的着装。而戴冠于首,又是明朝汉族贵族少年常有的打扮。宝玉的箭袖和冠,正是清代满汉融合在服饰上的体现。在服饰材料上,传统满族服饰多取材于兽皮树皮。入主中原后,服饰用料逐渐丰富。在小说第四十九回,出现了羊皮小鞋、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如意绦、青哆罗呢对襟褂子、缎狐腋褶子等。出现了丝织品、毛皮、呢料、棉织物、毛织物等多种衣料,都体现出满汉文化在服饰上的融合。 小说还通过对各种各样宴席的描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庞大的美食清单。在贾府的菜单里,鹿、獐子、麅子、野猪这类原料屡见不鲜,这些都是满族饮食文化的标志。小说中出现的烧烤鹿肉、奶制品、酥酪、野鸡崽子汤、元妃所赐的“内造饽饽”以及第五十三回乌进孝进的熊掌、獐子、狍子、山兔、雉鸡和人参、榛子、松穰等干果,都反映了来自白山黑水间的擅长射猎的满族人的风格。另外,满族人不食狗肉、不打乌鸦、喜鹊。在满族有义犬救主、乌鸦挡箭、喜鹊报喜之说。所以小说中从未提过吃狗肉、乌鸦肉、牛马肉等,满族虽受汉族文化影响,但仍旧保留了这一传统。 (二)家族礼仪文化 小说中的宁荣二府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世家大族,家族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血缘和地域”为基础形成的。小说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