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无妨雅致 甘琦图书生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商无妨雅致 甘琦图书生涯

从商无妨雅致 甘琦图书生涯甘琦与刘苏里的感情故事是朋友们不忍心却忍不住要讨论的话题。万圣书园从初创到成功以及后来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他们俩既是配合默契的创业伙伴,也是相濡以沫的爱人。事业最艰难的时候,刘苏里为万圣在各大出版社之间穿梭“淘书”,甘琦在位于清华与北大之间成府路一条小巷里的万圣书园里开票售书――在朋友们看来,这仿佛卓文君当垆卖酒的重现。这段感情故事在最近告一段落。甘琦告诉朋友们:她与刘苏里实现了“自治”。朋友们不知详情也不敢细问,但无法不在背后交换唏嘘之情。 聊以令人安慰的是,他们共同的事业在继续。万圣书园是90年代中国第一家民营学人书店。甘琦与刘苏里1993年共同投下的60万元,今天已经变成年营业额500万元(1998年数字)的以万圣书园为龙头的一整套系统。 万圣书园的纯利是10%,年利润增长率平均保持在20%,这在普遍亏损的图书零售业是少有的。更值得注意的是,万圣在向书业的中游和上游拓展。从去年起,万圣斥资成立了广域图书有限责任公司(120万元投资)和万圣东方工作室(75万元投资)。前者发行图书品种上万,雄心是做成中国民营书业的一大配送中心,由刘苏里挂帅;后者则寄托了甘琦目前的主业:图书策划。新设机构年营业额以千万元计。 虽然股份比例正在变化之中,甘琦目前在万圣书园、广域公司、万圣东方工作室这三家机构中均是最大的个人股东之一,权益当以百万元计。 对甘琦来说,这样的结局充满了意外。 “当年之所以想到办万圣书园,是因为刚赚到一点easy money就觉得没劲了。碰巧刘苏里和我都喜欢书,说不如开个书店吧,就开了。一开始并没指望它赚多少钱,只想着不赔钱或是少赔一点就行。后来知道,不是这么回事。应该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一问,6年的时间就交给书业了。”甘琦对记者说。 1994年底,甘琦匆匆从美国回到北京。回来是为了救火。那是1993年10月31日创办的万圣书园的最低谷――亏损严重(相对于60万元的本金而言,一年亏掉10余万元不是小数字)、房东要加租(要从每年9万元涨到36万元)。开业一年的万圣挣下的只不过是一点学人书店的“虚名”,可是,在坚硬的房租面前,这又有什么用呢?在甘琦的指挥下,数十车书被运到了位于成府路的库房。万圣搬家了。 搬迁后来被证明对万圣书园来说是因祸得福。1995年初,库房变成了书店,万圣重新开张了,店面只有50平方米,老板加员工仅5人,但生意却奇迹般红火起来。甘琦记得,在北大贴海报的第一天,骑车寻踪而来的教师学生就塞满了小巷。“我们发现,无意中打通了和北大之间的文化血脉。”甘琦说。 尽管蜗居一隅,万圣常人声鼎沸。在陆续剔掉了儿童、生活、科技类等书籍之后,万圣把全部力量都集中在学术思想领域。这时,50平方米的小店日进斗金,一天营业额可达万元――而年租金只有1.2万元。名和利意外地并肩而至,万圣的黄金时代到来了。 万圣后来尝试了发展的多种可能。万圣音乐厅分店1996年2月开张。在此前后诞生的还有侧重艺术类图书的万圣书坊(1996年5月)和加盟连锁店重庆万圣(1998年2月)。再加上从1994年开通的万圣邮购系统和今年6月开通的万圣网站。目前万圣零售系统经营图书近2万种,图书存量超过400万元码洋,员工近30人,本部和分店营业面积300平方米。可以说,这些是万圣专业店模式、连锁和连锁加盟模式、无店铺模式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在万圣之后,陆续出现了风入松、席殊书屋、国林风等一批大型高品味的民营书业新秀,但像万圣当年名利双收的景像再没有重演。表面看起来,高昂的租金是主因。据记者了解,风入松在北大南门附近年租金是60多万元,年递增比例也不小,在王府井开分店时的年租金近百万元。 但是甘琦的想法不同,“万圣的成功是偶然。”她说,“万圣兴盛更深刻的背景实际上是80年代的精英文化在90年代中期的回光反照。但随着商业文化渐成主流,图书零售业精英文化的商业基础已经破碎了。就目前的书业的基础和整个社会环境而言,要做精英品牌,无论是大店模式、还是直营联锁(音乐厅分店模式)、加盟连锁乃至俱乐部都很难成功。尽管万圣一直在关注其发展。” 怎么办呢?如果把文化理念和商业利益比成“鱼”和“熊掌”, 甘琦和她的合作伙伴从1997年就开始琢磨如何既顾“鱼”又不失“熊掌”了。 “假如说在1995、1996年我们是鱼和熊掌兼得,1998年以后,我们设计的战略就是鱼和 熊掌分而得之。”甘琦介绍说,这个时候,万圣主要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针对图书流通环节物流、信息流不畅的问题,万圣及其他股东投资120万元(股权变更后暂为万圣独资)操作广域公司,以万圣书园几年积累下来的全国性分销网络为基础,专攻图书的配送(业内称“中盘”);另一方面就是向图书出版策划进军。甘琦的图书策划工作始于1996年,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