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英语言文化相通及暗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英语言文化相通及暗合

论中英语言文化相通及暗合摘要:语言是文化的冠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这样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涵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具体从表示颜色的词在中西文化中特别是在英语谚语与成语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察和阐述,并用比较的手法,将各种颜色在不同的场合有着相通的用法,从而得出中英语言文化的相通与暗合的结论。 关键词:颜色;语言;文化;相通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193-02 1 各种颜色在英汉谚(成)语中的用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红色在汉语中,从国到家,从个体到群体,从喜好到风俗。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蕴含着勇敢、吉庆、欢欣、荣耀、热烈等意义,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它象征着吉祥、喜庆。而在英语国家的用法中也有着相似之处,据考证,red的褒义是从远东经波斯传到西方的。下面就以几个成语为例进一步体会红色在西方文化中的意义,从而进一步体会到两种文化的交汇。 (1)a red-letter day, 纪念日,喜庆日子。这个隐喻来自日历:每逢节日包括宗教节日都印成红色。例:It was a red-letter day for mewhen I landed in America and entered school there,(这是我到美国入学的纪念日。) (2)rosy(or red)about the gills, 发怒,喝酒后脸红。 在汉语中就有面红耳赤,红光满面。 (3)Paint the town red, 胡闹,狂欢。这条成语本是美国俚语,大约在1890年为英国人接受。例:They often enjoy themselves in paintingthe town red,(他们经常欢呼畅饮。)汉语中就有灯红酒绿之说。 在汉语中,背地里伤人叫做“放黑枪”;小孩出生时没有户口叫做“黑户”;人心术不正叫“黑心”;人们生气时都“黑”着脸等。同样英语中类似的用法也比比皆是。英语中有很多谚语和成语都用黑色来表达此类意义如; (1)In someone’s black books, 失宠于人,失去某人的好感。这条成语源出店员和商人们的习惯做法:把好顾客和坏顾客、有把握收回的债款和无法收回的分别记录在册。 (2)The 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 锅嫌壶黑(缺点)――乌鸦怪猪黑。只会责人而不会律己。例如;I Iike that,You say I am self indulgent!How a-―bout yourself It’s a case of the 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我喜欢那个。你说我放纵自己!那么你呢?情况真的如锅嫌壶黑。)汉语中有“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谚语,其中的“黑”和英语“black”的这一用法雷同。 (3)Two blacks do not make a white, 两黑不等于一白。这条谚语是指不能用别人的错误来掩饰自己的错误。比如:英语短语“In black and white”,即“白纸黑字”,两种的语言在这里简直达到了惊人的相通。 有一句谚语颇耐人寻味:“They that marry in green,their sorrow is soon seen,”(结婚穿绿衣,不久就悔恨。)想来,在中外的结婚典礼中,新娘、新郎穿绿色礼服的还真是不多见呢。没想到,在我们这个“绿色革命”的时代,绿色竟还有如此令人不悦的一面,而且其影响贯穿中西。实际上,绿色的涵义远不止此。看下面几个成语,则可见一斑。 ①Be not as green as one is cabbage-looking,(口)并非浑然不知。在中世纪英语中,“green”这个词的含义来自植物,指“不成熟”,在十七世纪时意指“单纯”和“容易上当”。 汉语中说的“生手”、“嫩”“不成熟”也都和“绿”沾亲带故。与英语中的“绿”意义大同小异。而绿色更多的是用来表达褒义。如:青春,春蕾等。取其朝气蓬勃,精力旺盛之意。英语中。类似的用法也是不少的。 绿色还可以表示嫉妒。在汉语中。人们把魔鬼刻画成绿眼红眉。说一个人眼睛发绿,是指这个人眼馋某个东西而又得不到时的贪婪相,从而产生妒意。而英语中这样的表达简直是“同曲同工”。例如:“green-eyed monster”即绿眼妖魔――妒忌。 还有在西方人的葬礼上,人们都佩带白花,来为逝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