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礼之变迁
年 月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 0 0 7 3 Mar . 2007
第 卷第 期 Vol .25 No .2
25 2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先秦礼之变迁
张 丽
(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 要]中国的礼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并有一个“损益”的发展过程。先秦时期礼得以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后世
文化发展演进的基础。本文试从三代之礼的“因革”入手,考察先秦时期礼的发展脉络并对西周、春秋时期礼的发
展、变化进行具体的分析阐释,来揭示先秦时期礼乐文化在鼎盛和转型时期的特征与作用。
[关键词]先秦;礼制;变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K207 A 1007 - 9882 2007 02 - 0095 - 03
在古代中国,礼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类神灵的复杂礼仪。禹的儿子启,凭借其专制王权,筑
分,也是基本的社会规范。先秦时期的礼经历了起源、 成集铸各氏族或部落的图腾于其上的九鼎,用以为祭天
发展、鼎盛、转型这样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早在夏、商 礼器,把各氏族或部落置于夏王朝的统治之下,九鼎遂
两代,礼就很盛行。到了西周,周公在沿袭过去礼仪制 成为王权的象征。随着阶级的形成,国家的产生,礼逐
度的基础上,结合周代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礼作乐。 渐演变成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和整个社会秩序的规范。
他把殷代重视祭祀天、神等仪式的规定,发展为包括宗 礼规定着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区别和社会各个等
教、政治、道德在内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准则。到了 级的尊卑贵贱。《礼记·曲礼上》说:“夫礼者,所以定亲
春秋时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都 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这时的礼已具有鲜明的
尚礼重礼,并以“仁”释礼,丰富并深化了礼的内涵。在 阶级性,与原始社会的礼有着本质的区别。
以后长达两千年的儒家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文 根据《礼记·礼器》中的记载“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
化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可知三代之礼有一个前后继
一 承和发展的因革关系。夏礼是三代礼制的初始形态。
礼起源于原始的祭祀仪式。最初的礼,只是一些简 商代的礼和祭祀联系在一起。“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陋、朴素、不成文的礼节仪式和风俗习惯。《礼记·礼运》 (《左传·成公十三年》)祭祀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篇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氵于尊而扌不饮, 重要事情。反映商代文明的甲骨文和青铜器都与祭祀
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表明在远古时 有着密切的联系。“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
代,礼最初从人的饮食开始,释米捭肉,加于烧石之上熟 仪》)礼是祭祀的形式,祭祀是礼的内容。“故殷礼涉配
之,凿地作为酒器。用手掬酒而饮,把土块抟成鼓槌去 天,多历年所。”(《尚书·君奭》)殷人对神灵进行频繁而
敲击土鼓,就可以德敬于鬼神,不讲究祭礼的丰盛,祭者 隆重的祭祀,据有学者统计,卜辞中的祭名有近二百
[]
的盛服,仪式的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