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第一单元作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上第一单元作文

主题鲜明、语言表达顺畅,具有真情实感,文章有突出、闪光点的特别优秀的作文——56分以上惊师动众 主题明确,语言表达顺畅,具有真实情感——48-56分 主题明确,叙事较为平淡,思路清晰——45-48分 主题较为明确,但是详略不当——42-44分 主题不够明了,无议论抒情,片段拼凑——36-42分 题材不符合题目要求,离题的——41分以下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回想一下,你最受感动的人和事是什么?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经历过的一些事,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却记得很清楚,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记不清了,而作品中的某个细节,或语言,或动作,或某个人物的肖像却记得清清楚楚,试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辅以描写、抒情、议论的文章。 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着眼于“小”——平凡人的平凡 “小”事 着眼于“真”——经过提炼和升华的真实 着眼于“深”——深入挖掘材料的意义 开头如何导入,可以开门见山,可以由抒情导入,可以用倒叙手法过渡 情节要真实,事件发展要一波三折,为出现情感的波澜做铺垫 事件的高潮部分要详写,其他要略写,做到详略得当 塑造人物形象要生动:采用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也可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开头结尾应增加点题意识 发掘感动点——抓住细节 提炼素材——发掘主题,深化意蕴 它为什么触动你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整体构思 标题起的好 首尾呼应,点题,使得文章的结构很严谨 选取的事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自身,情感真实而真挚 细节描写突出 语言优美 以环境烘托气氛、心境 审题不当 平铺直叙,感情不够真实 选取的细节不够典型 不善于点题和升华主题 详略处理不当,铺垫过多 标点的书写不够规范 开头或结尾点题不足 例子过于陈旧 周曦雯:《感动的余温依然温存》 余畅:《窗外的阳光无限闪耀》 唐昭君:《阴霾中的一束阳光》 乐超:《那颗围棋和那个老人》 陈默:《倾斜》 他浑身湿漉漉的,穿着他那早就应该扔掉的黄衬衫,裤子也破了好几个洞,角上更是破得不成样,似乎还透着点红印。 ——陈喜顺 因为惯性,她的身子向后倾,眼看就要连孩子一块儿摔倒了,我有意想要扶一把,不想那位年轻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手轻轻地托在熟睡的孩子背后。 ——陈倩倩 西边的那片天,变了。像是骤然间炸开的罂粟花,黑暗却闪耀着不一样的美丽。雨如同那细小的鹅毛,轻轻地落下,拂在我的脸上。突然间,大了更大了,鹅毛化身为钻石狠狠地砸下,碎了满地的银光。 ——陈默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作具体细腻的描写。只在做到形神兼备。 细节描写包括:语言、外貌、神态、行为、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 原稿:《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 修改稿:《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如《孔乙己》肖像描写: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评: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 一次自习课上,我向一名同学借剪刀。她将剪刀递了过来,但就是这个动作,令我难忘。她将剪刀的尖端握在手中,把剪刀的把柄留给了我。 1、虽然路上几乎没有行人,但楼里的阵阵惊叫声连绵不断,声声连绵不断,声声想把利刃一样,把父亲的心给刺烂。 2、父亲每跑一步,都要花出巨大的努力,在他跑过的路段中,已有一条长长的“血线” 3、父亲的眼神中已布满死灰,但他的脑子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经过他身上的献血过度流失,再加上心痛和夜班,只听扑地一声,父倒头也躺下了。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终于有一天,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