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 论文
从“诺亚方舟”和“大禹治水”看中西方价值取向之不同
探究课题:
比较中西民间故事中所反映的不同价值取向。
摘要:
目的:认识中西方价值取向的不同。
方法:通过比较“诺亚方舟”和“大禹治水”两个灾难故事,来认识中西方面对灾难的价值取向。
结论:中西方民族在面对灾难时的价值取向存在着差异,西方民族在灾难面前选择屈从,远离;而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主动对抗,试图改变自然。
关键词:
民间故事;中西方;比较;价值取向。
正文:
绪言: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由于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形成了许多个不同的、各具特点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奇历史和文化特征。民间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是一个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西方的民间故事差异性很大,反映出中西方各民族的价值取向也不同。通过研究中西方民间故事,发现和认识中西方各民族价值取向的差异,对于现代中西方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诺亚方舟”和“大禹治水”两个民间故事比较了中西方民族面对灾难的不同价值取向。
主体:“诺亚方舟”是出自圣经《创世纪》【1】中的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由于偷吃禁果,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此后,该隐诛弟,揭开了人类互相残杀的序幕。只有诺亚是个义人。上帝看到人类的种种罪恶,愤怒万分,决定用洪水毁灭这个已经败坏的世界, 只给诺亚留下有限的生灵。 上帝要求诺亚用歌斐木建造方舟,并把舟的规格和造法传授给诺亚。此后,诺亚在独立无援的情况下,花了整整120年时间终于造成了一只庞大的方舟,并听从上帝的话,把全家八口搬了进去,各种飞禽走兽也有条不紊地进入方舟。7天后,洪水自天而降,一连下了40个昼夜,人群和动植物全部陷入没顶之灾。上帝顾念诺亚和方舟中的飞禽走兽,便下令止雨兴风,风吹着水,水势渐渐消退。诺亚方舟停靠在亚拉腊山边。又过了几十天,地上的水已经消退。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舜帝命夏部族首领禹治理洪水。禹欣然领命,但没有贸然行事,而是首先认真总结前辈治水的教训,寻找治水失败的原因。然后,率领伯益、后稷等一批忠实助手,跋山涉水,顶风冒雨到洪灾严重地区进行勘察,了解各地山川地貌,摸清洪水流向和走势,制定统一的治水规划,在此基础上才展开大规模的治水工作。他鉴于前辈治水无功主要是没有根据水流规律因势利导,而只采用“堕高堰库”【2】筑堤截堵的办法,一旦洪水冲垮堤坝便前功尽弃的教训,大胆改用疏导和堰塞相结合的新办法。按《国语?周语》所说,就是顺天地自然,高的培土,低的疏浚,成沟河,除壅塞,开山凿渠,疏通水道。历时十三年之久,终于把洪渊填平,河道疏通,使水由地中行,经湖泊河流汇入海洋,有效治伏了洪水。
在“诺亚方舟”中,洪水被认为是上帝给人类降下的惩罚,由于世间人类的种种罪恶,上帝决定毁灭人类。所以在洪水到来时,人们屈从的接受了这一神的旨意,并没有抗击洪水,而是乘坐了诺亚方舟逃离。洪水是一场灾难,而诺亚方舟则是人们对待灾难态度的载体,任其在洪水中随波逐流。
而在“大禹治水”中,自然灾害虽是无可避免的,但是在洪水面前人们主动地去抗击,其中突出表现了大禹这个英雄人物,通过他反映出人们主动抗击洪水,试图改变自然改变环境的心理。
灾难并不是主要的,关键的是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反映出的中西方民族不同的价值观。“诺亚方舟”反映出的是一种屈从性,在灾难面前选择远离,似乎诺亚方舟只是赎罪的工具。而“大禹治水”则反映出在灾难面前主动抗击,改变现状,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是作为改变自然,改变世界的角色。
“诺亚方舟”和“大禹治水”两个民间故事反映了中西方民族在面对灾难时的价值取向存在着差异,它是中西方历史文化存在差异的具体体现。我们应当承认这种不同,在彼此的交往中要采取一种相互包容的态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