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历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子信息工程的通讯历史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该专业包括电路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工程三个方向。其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本人仅以其中的通信工程为例,阐述其发展历史。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发展历史; 引言:通讯工程的历史可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1837年电报开始的通信初级阶段;1948年香农提出信息论开始的近代通信阶段;80年代以后光纤通信应用、综合业务数字网崛起的现代通信阶段。本文以这三个阶段为骨架,具体的阐述其历史。 通信初级阶段 原始的传递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听觉和视觉 1.1 1837 年,摩尔斯发明了电报。这一发明使通过一根铜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成为可能。报文的每一字符被转换为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通俗地讲,就是点和划) 传输出去(Morse Code) 1.2 1864年,麦克斯韦创立了电磁辐射理论,并被当时的赫兹证明,促使了后来无线通信的出现 1.3 1876 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人工转接到程控交换:步进制、空分、时分、程控交换、光交换) 1.4 1896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并在英国取得了专利。当时通信距离只有30米。 1.5 1907年,弗莱明发明电子管,通信进入电子信息时代。随后通讯工程发展迅速1915年,横贯大陆电话开通; 实现越洋语音连接。1918年,调幅无线电广播、超外差式接收机问世1925年,开通三路明线载波电话,开始多路通信 1.6 1937年,雷沃斯发明脉冲编码调制,奠定了数字通信基础。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通信被广泛用于军事,而战争又刺激了通信技术的发展,此时雷达和微波通信技术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 1.7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它包括1.8万只电子管,占地170m*2,重30t,耗电150kW。这个跨时代的发明使通信与计算机结合发展为数据通信。 2. 近代通信阶段 20世纪中叶,‘信息论’这个标新立异的理论问世,有力的动摇了传统的科学框架,为计算机与远程通信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1 1948年,香农提出了信息论,建立了通信统计理论。其概念建立在热力学熵的等式的基础上,并将信息的测度单位定为‘比特’。提出了信息传播中“噪音”的概念,使通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2 进入50年代后,通讯工程得到了飞速发展 1950年,时分多路通信应用于电话系统 1951年,直拨长途电话开通1956年,敷设越洋通信电缆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8年,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1962年,发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开通国际卫星电话;脉冲编码调制进入实用阶段,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3 1954年RCA彩色电视机问世,它靠扫描来完成信号从点到面的顺序取样、传送和复现。 2.4 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的一批专家设计出了使用分组交换的新型计算机网络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它把欲发送的报文分成一个个的“分组”,在网络中传送 2.5 1965年世界上第一个商用通讯卫星‘晨鸟’发射升空。同年美国萨加桑纳开通世界上第一部程控电话交换机:2000门空分程控电话交换机其具有软件读写,复制方便;体积小,重量轻。70年代光纤通信系统投入使用。 2.6 1976年CCITT(现称为ITU-T)建立了一个世界性的标准协议X.25,使得计算机各分组网间方便地互联形成更大范围的共享。ISO通过了其数据通信的七层框架协议—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可以使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计算机与任何其它计算机进行通信。 3.现代通信阶段 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人们对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除原有的语音、数据、传真业务外,还要求综合传输高清晰度电视、广播电视、高速数据传真等宽带业务。经过许多年的努力,通讯进入了现代通信阶段。 1985年,CCITT第18研究组就成立了专门小组着手研究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并提出了关于B-ISDN的建设性框架。同样在80年代 随着微处理器的发明和交换及控制链路的数字化这两项关键突破,模拟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诞生了。这成为了现代通讯阶段的起点。 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参考模型,它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成为其他各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依照的标准,大大地推动了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90年代,美国AirCell公司开发了机载蜂窝电话系统,并迅速普及。光纤通信技术(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从光通信中脱颖而出,并成为现代通信网的主要传输手段。同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