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维《陇西行》诗意探讨
王维《陇西行》诗意探讨
◎梁秀清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王维《陇西行》的最后两句“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该如何解读,流行观点一般认为它与前文是因果关系,即因
雪大而使烽烟无法燃起或无法看见,导致前方信息中断需走马送军书.本文从唐代烽火制度,同写烽烟和雪的唐诗,“匈
奴围酒泉”的典故以及诗歌的艺术要求中寻找线索,对流行观点提出质疑,认为这两句是对前文所写的紧息情况的续写而
非解释.
关键词王维《陇西行》诗意探讨
《陇西行》“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 远,北怆河榘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一诗堪称是王维诗歌中 此为咏史。
的精品。这首诗短小精悍,一般被认为作于王维入河西节度 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
使幕期间。关于这首诗的理解,笔者对流行的解读方式有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
质疑。笔者认为如何解释本诗的最后两句“关山正飞雪,烽戍 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断无烟”关系到对整首诗的理解。流行的观点一般是这样解 此为用典。诸如此类的作品不胜枚举。
释这两句的:由于漫天飞雪,边境烽火台无法举火或燃烟报 从《陇西行》全诗的内容来看,这当是一首现场感极强的
警,只好以快马来报敌兵来犯的消息,是对上文所写的紧急情 边塞诗。“匈奴”可以确定为是用典,那么“酒泉”呢?关于酒
况的解释。如《唐诗鉴赏词典》、陈铁民《王维集校注》都是这 泉《旧唐书》有载:“武德三年,分隋张掖郡置肃州。八年,置都
么解释的。而笔者认为这两句与前文并不成因果关系,而是 督府,督肃、瓜、沙三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贞观中,废玉
对前面所写的紧急情况的续写。 门县。天宝元年改为酒泉郡……“由此我们得知,唐开元年
放烽烟作为古代一种传递战争信息的手段其重要程度可 间尚且没有置酒泉郡,只有肃州郡,故在诗中“酒泉”也必然是
想而知。西北地区作为古代边境中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地理 用典。至于“匈奴围酒泉”用的是什么典故,当如赵殿诚所注
位置与季节气候的原因下雪是常有的事。如果下雪就看不见 “《汉书·武帝纪》:‘征和三年,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
烽烟,那么放烽烟这种传递战争信息的手段决不可能传承至 尉。”。
唐代。既然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可见它 根据《汉书》的记载来看这很明显是一次失败的战争。如
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不会因为简单、常见的天气原因就丧失 此推论诗的最后两句“天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中指的应该
了其功能性。 是战争失败.城陷或烽子为贼所捉导致平安火不至。都护跑
首先,从历史文献关于唐代烽火制度的记载中我们可以 马送军书报的应该是战败的消息,更进一层地写了前方战败
找到一些线索。《通典》有载:“每晨及夜平安,举一火:闻警。 甚至即将兵临城下的紧急状况。
固举二火:见烟尘,举三火:见贼,烧柴笼。如每晨及夜,平安 最后,从诗歌的艺术方面来看,诗家向来提倡“含不尽之
火不来,即烽子为贼所捉。”o由此可见在唐代不仅有战况要燃 意见于言外”,太白、太直则无趣味。如果将《陇西行》的末句
烽烟,无战况也要每日燃烽烟,谓之平安火。只有在烽子被敌 解释为:因为关山雪大,烽烟无法燃起,则会使“十里一走马,
人所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不见烽烟。《大唐六典》也记载:“其 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的紧急氛围忽然松懈。
放烽,有一炬、二炬、三炬、四炬者,随贼多少而为差焉……凡 全诗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了无余味。与此相反,如果换一种
烽候所置大率相去三十里。若有山隔绝,须逐便安置,得相望 解释,认为末句是对上文紧急情况的续写,那么诗境就会完全
见,不必要限三十里。”o《通典》与《大唐六典》的记载有些差 不同。结合“匈奴围酒泉”的典故来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这首
异,但结合起来看,我们也可以基本了解唐代的烽火制度了。 诗描写的是一次小规模的失败的战争。“关山正飞雪”是对气
在唐代,各烽火台之间是可以相互看到的。这么近的距离烽 氛的渲染。“烽戍断无烟”表明此时战况比军书所写的更加危
烟绝不会因为简单的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