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二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2014学年第二学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5分) (1)逆贼侵犯边境,卿虽然有病,可以和妻子儿女去上任,每天走三十里,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盗”、“妻子”、“屏蔽”各1分,句子通顺2分。) (2)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5分) (2)来俊臣凶残狡猾不合仁义,带领亡命之徒,诬陷杀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痛恨他。(“不道”、“引”、“疾”各1分,句子通顺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长江峡名,位于湖北宜昌之西,峡下有黄牛滩。 8.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全面分析诗中丰富的情感。(5分) 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厌恶战争); 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对其中四点即可得5分,三点得4分,两点得3分。)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手法 1、抒情手法【直接+间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2、描写手法【1、衬托(动静衬、声寂衬、以乐景写哀情)2、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 3、修辞手法【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反问、设问】 9. 这首诗的颈联综合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结合颈联的具体内容进行赏析。(6分) ①动静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和江水的汹涌相结合,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每点2分。) (三)10.名篇名句默写:(6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 (3)画图省识春风面, 。 (4) ,蓝田日暖玉生烟。 (5) ,相逢何必曾相识。 (1)以手抚膺坐长叹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环珮空归夜月魂 (4)沧海月明珠有泪 (5)同是天涯沦落人 1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买肉和油条的人络绎不绝,而少年的《康熙字典》却无人问津,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当地人的物质生活虽已富足,但精神追求严重缺失。 B.少年撕去字典最后一页的行为被“老师”误会后,他很愤怒,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他极力地向围观的人解释,想澄清事实。 C.小说强调少年用碳写下的“卖”字“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意蕴丰富,表明少年要立志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 D.小说中关于赶集孩子和农村少男少女城市梦的描写,使少年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梦想超越了个例而成为一种典型,成为农村少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E.这篇小说以“康熙字典”为线索,运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描写了留守少年卖《康熙字典》的曲折经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 11. 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 答A、C不给分。(A项当地人“生活富足”“精神追求严重缺失”表述不当;C项“表明少年要立志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无中生有;E项应去掉“倒叙”。) 12. 小说中的少年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