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必读书”文化错位与鲁迅的侧击.pdfVIP

“青年必读书”文化错位与鲁迅的侧击.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第6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o.62012 OFSUNYAT.SENUNIVERSnY V01.52 第52卷 JOURNAL SCIENCE GeneralNo.240 (总240期) (SOCIAL EDITION) “青年必读书”:文化错位与鲁迅的侧击木 周维东 摘要:1925年由《京报副刊》发起的“青年必读书十部”征求活动存在着逻辑谬误,“青年必读书”的命 题涉及开列书单者的“身份”及必读书“适应范围”等问题,其背后是现代学院文化过于强势后造成的文化错 位和扭曲。鲁迅在《青年必读书》中重“行”轻“言”的文化立场,是对这种文化错位的反驳和批判;其对“中国 书”、“外国书”貌似偏激的看法,也是建立在他独到的“行”、“言”文化观之上的。在新旧文化尚处于互相胶 着的时期,新文化自身的分裂造成了文化界的混乱,出于新文化建设的考虑,鲁迅采取了较反常态的“侧击” 策略。 关键词:《青年必读书》;“言”;“行”;现代学院文化;现代社会文化 中固分类号:12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12106—0057一08 一、文化错位:“青年必读书”征求中的逻辑谬误 1924年底,原《晨报副刊》编辑孙伏园因与代理总编刘勉己发生矛盾,“跳槽”至刚刚创刊的《京报 副刊》。为了尽快打开局面,这位“副刊圣手”于1925年1月4日在报纸上刊登“青年爱读书十部”和 “青年必读书十部”二大征求广告,“二大征求”活动由此开始。从副刊编辑的角度看,“二大征求”不失为 一记“妙手”,通过与读者、作者的广泛互动,既能调动读者、作者的浓厚兴趣,又扩大了副刊的社会影响。 回顾“二大征求”的结果,学者们对“青年必读书”的反应颇有值得品读之处,他们在一个新创副刊 有制造嚎头嫌疑的话题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事慎。在副刊收到的“青年必读书”78份答卷中,鲁迅、 江绍原、俞平伯以各自理由交了“白卷”;徐志摩、朱我农、沈兼士、顾颉刚、邵元仲在回信中都特别强调 这个问题“难”,“太复杂”;朱我农、谭仲逵在初次寄出书单后,觉得不妥又进行订正;林语堂、顾颉刚、李 仲广在交出的书单上特别加上“文学”、“史学”、“新学”等定语加以限制;此外还有若于征集者都特别在 附注中强调自己选择的原则和立场。这些学者的举动除了缘于一代学人特有的严谨和持重,这个征求 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和歧义性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究竟这个问题“难”在何处?俞平伯给出的理由颇能让我们对这个闻题的认识有所深入: 青年既非一个人,亦非合用一个脾胃的;故可读的,应读的书虽多,却绝未发见任何书是大家必 读的。我只得交白卷。若意在探听我的脾胃,我又不敢冒充名流学者,轻易填这张表,以己之爱读 为人之必读,我觉得有点“难为情”。W 俞平伯给出的理由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青年”是个很广泛的群体,其志趣和追求各不相同,不 章收稿日期:20J2—06—Oi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高水平团队建设项目“民国历史文化框架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作者简介:周维东(1979一),男.陕西白河人,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成都610064)。 ①王世家:《京扳副刊)“青年爱读书十部…‘青年必读书十部”资料汇编》,《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10期。 57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舨2012年第6期 可能有“必读书”的存在;(--)自己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以一己之喜好强加于青年,所以不能列出“必 读书”的书目。俞平伯的意见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那些交“自卷”和认为“太复杂”的知识分子,如鲁 迅、江绍原、徐志摩、顾颉刚、周建人等,基本都是从这两个角度说明“青年必读书”不便回答或不好回 答的。 应该说,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