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腔内非线性过程
姓名:方茜 学号:S 专业:光学与光学工程系邮箱:fx1116@mail.ustc.edu.cn 电话腔内非线性过程》本学期开设了由史保森老师教授的非线性光学课程,学习了非线性光学的相关知识。Bloembergen对非线性光学的定义为:凡物质对于外加电磁场的响应并不是外加电磁场振幅的线性函数的光学现象,均属于非线性光学效应的范畴。其实在激光问世之前,基本上都是研究弱光束在介质中的传播,确定介质光学性质的折射率或极化率是与光强无关的常量,介质的极化强度正比于光波的电场强度E ,光波叠加时遵守线性叠加原理,即研究的都是线性光学问题。对很强的激光,例如当光波的电场强度可与原子内部的库仑场相比拟时,光与介质的相互作用将产生非线性效应,反映介质性质的物理量(如极化强度等)不仅与场强E的一次方有关,而且还决定于E的更高幂次项,光的独立传播定理也不再成立,光在传播过程中频率可能发生变化,产生新的频率成分,从而导致与线性光学中不相同的许多新现象。非线性光学的早期工作可以追溯到1906年泡克耳斯效应的发现和1929年克尔效应的发现。但是非线性光学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门重要学科,应该说是从激光出现后才开始的。激光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强度高和相干性好的光束。而这样的光束正是发现各种非线性光学效应所必需的(一般来说,功率密度要大于W/,但对不同介质和不同效应有着巨大差异)。自从1961年P.A.弗兰肯等人首次发现光学二次谐波以来,非线性光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61~1965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新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大量而迅速地出现。诸如光学谐波、光学和频与差频、光学参量放大与振荡、多光子吸收、光束自聚焦以及受激光散射等等都是这个时期发现的。第二个时期是1965~1969年。这个时期一方面还在继续发现一些新的非线性光学效应,例如非线性光谱方面的效应、各种瞬态相干效应、光致击穿等等;另一方面则主要致力于对已发现的效应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以及发展各种非线性光学器件。第三个时期是70年代至今。这个时期是非线性光学日趋成熟的时期。其特点是:由以固体非线性效应为主的研究扩展到包括气体、原子蒸气、液体、固体以至液晶的非线性效应的研究;由二阶非线性效应为主的研究发展到三阶、五阶以至更高阶效应的研究;由一般非线性效应发展到共振非线性效应的研究;就时间范畴而言,则由纳秒进入皮秒领域。这些特点都是和激光调谐技术以及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通过本学期的学习,针对课程中所学的二阶非线性效应调研相关文献研究腔内非线性过程,以下便是对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檀慧明等人2002年发表于《中国激光》中的《二阶非线性晶体法-珀谐振腔内的级联非线性现象》文献做个读书笔记,该文研究了1064 nm红外激光通过具有LBO二阶非线性晶体的法-珀谐振腔的级联二阶非线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法-珀谐振腔的光反馈作用提高了谐振波长在LBO晶体内的功率密度,当300mW的1064 nm连续光入射时,仍可观察到级联二阶非线性现象。该文首先介绍了测量LBO二阶非线性晶体在法-珀谐振腔内级联二阶非线性的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及测试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表明由于法-珀谐振腔的存在,降低了级联二阶非线性对入射基频光的功率要求,验证了二阶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级联二阶非线性效应应用于光子器件中的可行性。该实验装置图如下所示:图中半导体激光抽运的固体Nd:YVO4红外激光器发出1064 nm的红外光,通过透镜入射到法-珀谐振腔中。透镜的焦距为110mm,聚焦到LBO内的光束直径约为0.1 mm。法-珀谐振腔由两个R=50 mm的凹面反射镜M1和M2组成。它们的凹面镀1064 nm高反膜(HR)和532nm增透膜(AR)。腔内放有长度为10 mm的二阶非线性晶体LBO,它以1064 nm倍频的Ⅰ类相位匹配切割并固定在铜热沉上,转动热沉可改变LBO的位相匹配。LBO与热沉可由半导体致冷器TEC进行温度负反馈恒温控制。TEC控制器的温控精度为0.005℃。一个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被用来测量热沉的温度。M1和M2的间距为20 mm。其中M2固定在压电陶瓷PZT上,PZT由高压锯齿波驱动器驱动对谐振腔长度扫描。入射到法-珀谐振腔的1064 nm基频光在谐振时和通过LBO产生的532 nm倍频光从法-珀谐振腔输出入射到RG850型滤光片F上。滤光片F用于滤掉532 nm倍频光。通过F的基频光由高速光电管PD接收,接收信号被输入到示波器检测。示波器的型号为LeCroy9361C,由它测量的数据可存到软盘或硬盘后由计算机处理或打印。其实验原理即课程所学的非线性晶体内的三波混频及倍频和差频效应的相关知识,其三波混频的耦合波方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