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控制的不对称多电平逆变器的设计 Design of a Hybrid Cascade Asymmetrical Multilevel Inverter Based on FPGA.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FPGA控制的不对称多电平逆变器的设计 Design of a Hybrid Cascade Asymmetrical Multilevel Inverter Based on FPGA
第 4期 电 源 学 报 No.4
2011年 7月 JournalofPowerSupply July.2011
FPGA控制的不对称多电平逆变器的设计
张 丹 ,韩金刚,汤天浩
(上海海事大学 物流工程学院,上海 200135)
摘要:随着多电平技术在大容量场合 的应用,不 同结构的多电平拓扑结构不断被提 出。论文研究一种混合级联
式不对称多电平逆变器,该结构逆变器将传统 H桥逆变器进行改进 ,与 H桥相 比使用相 同器件 时,该结构能够输 出
更 多的电平数 .或者在输 出相 同电平数 的情况下比传统 H桥级联结构使用更少的器件 该多电平逆变器 由两个不
对称四电平逆变器级联而成 ,输 出电平数最少时为七 电平 ,可以用于独立电源供 电的系统 中,如列车牵引和大型舰
船推进 系统以及工业 自动化应用中。文 中对直流侧为独立直流电源供 电的混合级联式不对称 多电平逆变器进行分
析 ,所采用的调制方法为载波层叠PWM 调制方法 ,通过 FPGA编程输 出PWM 控制信号 ,调试搭建了硬件 电路 ,从
而验证 了理论 的正确性 。
关键词 :多电平 ;载波层叠 PWM;FPGA;级联 多电平逆变器
中图分类号 :TM3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CN12—1420(2011)04—0018-07
引言 的电平数,大大简化 了多 电平拓扑结构 、提高功率密
度 、降低成本。因此成为多 电平逆变器 的发展趋势 。
伴随着多电平技术在大功率场合的应用 .各种 但 目前非对称混合多电平逆变器处于初步研究阶
形式 的多电平拓扑结构应运而生 ,归纳起来主要有 段,国内外还没有形成统一结构的拓扑,多是从性价
三种形式 :级联型、二极管钳位型和电容钳位型。级 比上对其实用化作出评价 。而非对称混合多电平逆
联型多电平逆变器较钳位型多电平逆变器而言,不 变器的运行性能,取决于合适的混合多电平控制策
需要大量的钳位二极管和钳位 电容 ,更容易模块 略。因此本文采用 FPGA作为控制芯片 ,对一种新
化 ,控制方便 ,能够实现大功率的输 出,并且易于集 型的两单元级联 的不对称混合级联式多 电平逆变
成和维护。传统H桥级联型多电平拓扑结构在级联 器进行研究,其基本单元 由四电平不对称拓扑结构
型多 电平逆变器中应用最为广泛 ,主要应用在中高 构成。本文采用的调制方法为载波层叠 PWM调制
压领域 。但是传统多电平逆变器所需功率器件较 方法 。控制芯片为 Xilinx公司的 Spantan一3E芯片 ,
多、结构复杂,存在逆变系统体积庞大、价格昂贵 、效 编程语言使用 VHDL语言,并在实验室搭建了单相
率较低等敏感问题,严重地限制了多电平逆变器的 的两单元级联 的不对称多 电平逆变器的硬件 电路
实际应用范围。而非对称混合多电平逆变器及其控 和控制平台,通过 VHDL编程来控制硬件 电路 ,从
制技术,能以更少 的功率器件和直流电源。输出较多 而验证 了不对称混合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结构的
正确性
收稿 日期:2011-04—12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 目;上海市教
委重点学科建设项 目(J5060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STATCOM用于减缓电压跌落的双矢量控制器设计 Double Vector Controller Design of DSTATCOM to Mitigate Voltage Sags.pdf
- DSTATCOM补偿指令电流的新型检测方法 A Novel Method to Detect Reference Compensation Current for DSTATCOM.pdf
- DT-STATCOM主电路结构与控制算法 Main circuit structure and control algorithm of DT-STATCOM.pdf
- DTTP-2000数字式电铁牵引变压器保护装置的研制 DTTP-2000 digital traction transformer protection.pdf
- E2001 UPS装置中的逆变器 The Inverter in E2001 UPS.pdf
- EAST中性束注入用直流高压缓冲器磁滞模型分析 Analysis on the Hysteresis Model of Core Snubber for EAST Neutral Beam Injector.pdf
- EEMD在电能质量扰动检测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EEMD in 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 detection.pdf
- EEMD在配电网电能质量扰动检测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EEMD in 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 Detec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pdf
- Electrochemical power sourceskey agents for energy sustainability(Ⅰ) Electrochemical power sourceskey agents for energy sustainability(Ⅰ).pdf
- Electrochemical power sourceskey agents for energy sustainability(Ⅱ) Electrochemical power sourceskey agents for energy sustainability(Ⅱ).pdf
- FPGA在多轴步进电机控制器中的应用 FPGA-based multiple-axis stepper motor controller.pdf
- FPGA软硬件编程方法的模块化关节控制器设计 Design of modular joint controller based on FPGA with softwarehardware co-design methods.pdf
- GA-BP神经网络在GIS典型缺陷局部放电识别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GA-BP-NN in PD Pattern Recognition of GIS Typical Defects.pdf
- GB13223的实施对火电厂环保技术的影响 Impact Analysis of Implement of GB13223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Thermal Power Plants.pdf
- Generation of Runaway Electrons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Air Under 30~200 kV Voltage Pulses of Rise Time 1.5 ns.pdf
- GIS中VFTO过电压的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 on VFTO overvoltage in GIS.pdf
- GIS中典型局放缺陷的UHF信号与放电量的相关分析 Relationship Between UHF Signals and Discharge Magnitude from Typical Partial Discharge Defects in GIS.pdf
- GIS典型缺陷局部放电测量与分析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Partial Discharge on Typical Defects in GIS.pdf
- GIS在换流站中的应用及典型故障分析.pdf
- GIS局部放电定位的频域时差读取方法 Method of Time Difference Reading Based on Frequency Domain for PD Location in GIS.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