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伏贴治疗虚寒性哮喘性急慢性支气管炎疗效120例临床观察.docVIP

中药伏贴治疗虚寒性哮喘性急慢性支气管炎疗效120例临床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伏贴治疗虚寒性哮喘性急慢性支气管炎疗效120例临床观察

中药伏贴治疗虚寒性哮喘性急慢性支气管炎疗效120例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虚寒性哮喘性急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穴位治疗虚寒性哮喘性急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中药贴敷穴位治疗虚寒性哮喘性急慢性支气管炎120例的疗效观察,于每年夏季的初伏、中伏、末伏按选择穴位各伏贴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结果 疗效显著,总有效率92.5%。 结论 伏贴治疗虚寒性哮喘性急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中药伏贴;虚寒性哮喘性急慢性支气管炎 作者单位:06100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虚寒性哮喘性急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病。经常反复发作。自2004~2007年每年夏季,我院采用冬病夏治伏贴治疗虚寒性哮喘性急慢性支气管炎120例临床观察,取得显著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男48例,女72例。年龄18~70岁,平均44岁,临床症状以咳嗽、吐痰、气喘为主。 1.2 伏贴成分 白芥子、甘遂各、细辛、元胡各等分为一剂量。用鲜姜汁适量调和,制成软材,作成6 cm×6 cm,厚度为0.5 cm的药贴。 1.3 方法 每年初伏开始治疗。初伏选用穴位:大椎、啶喘、肺俞、膏盲;中伏选用穴:灵台、膈俞等;末伏选用天突、檀中。将做好的敷贴贴于穴位上,每穴1贴,每次保留2~6 h。于每年的初伏、中伏、末伏按上述穴位各敷贴1次连续3年为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1] 分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临床症状咳喘、吐痰、气喘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咳喘、吐痰、气喘大部分消失或减轻;无效:临川症状无变化或略有减轻。 2 疗效观察 表1 120例伏贴疗效观察(例,%) 年度显效有效无效总计有效 第1年27(22.5)36(30.0)57(47.5)63(52.5) 第2年39(32.5)60(50.0)21(17.5)99(82.5) 第3年43(35.8)68(56.7)9(7.5)111(92.5) 3 伏贴体会 ①患者背部取穴贴药时,应避开肋骨,取上下肋骨边缘,肋间隙处,使药物易于吸收,提高疗效;②患者2~6 h/次,年长可适当延长时间,因每个人的耐受程度差别较大,若穴位皮肤出现瘙痒、灼热等感觉时,随时将药物自行除去,以患者耐受度为限,千万不要强行延长敷贴时间;③敷贴当天忌洗冷水澡。敷药2 d内,禁食辛辣、鱼腥及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并忌烟酒;④忌过量运动、大量出汗;⑤贴药后,皮肤起泡者属正常现象,避免抓破引起感染。少量水泡自行吸收,大水泡可用消毒针头刺破引流或者注射器抽出,外涂一些紫药水就可以了,病情严重者即是就医;⑥此方法为中医内病外治法,不妨碍其他药物的使用;⑦有以下症状的患者不提倡用药:发热、咳血、孕妇、严重皮肤病、免疫缺陷病。如有不明确者请及时咨询医师。 4 讨论 “冬病夏治”是在中医“不治己病、治未病”的基础理论和防治疾病顺应天气时节变化即所谓“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理论指导下,在夏季“三伏天”、使用中药药敷在治疗咳喘病相关的穴位,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咳喘的目的。中药伏贴穴位治疗虚寒性哮喘性急慢性支气管炎是中医内科内病外治的一种疗法。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风寒触动体内伏痰而发生。伏贴疗法所用药物性辛、温、热,有发散风寒,豁痰利气,温肺化痰、止咳之功用,用于寒渴、寒痰、咳喘。药物透过皮肤毛囊,汉管刺激治疗附近的交感神经,从而调节人体机能,经临床观察此方法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2]。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源于古方,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是从针灸学发展而来的,具有针药并用的治疗功效,伏贴疗法所选用穴位,主要是反应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膏盲主治咳嗽、气喘、支气管炎等;啶喘穴属经外寄穴的背部穴,对肺脏具有相对特异性,主治哮喘咳嗽、气喘、慢性支气管炎等。配合肺俞、天突等穴位使人体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药物刺激与肺脏相关的腧穴,不仅可温肺散寒,降气平喘。更可通过经络传导调节机体状态,以对抗寒冷气候对人体的损伤,有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的作用。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简便、安全,疗效显著,易于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刘贵云.向华林等.咳喘伏贴灵治疗小儿哮喘139例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99,8:474. [2] 李素君.王秀荣.中药伏贴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护理.职业与健康杂志,2001,7:177.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