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加手法治疗肩周炎98例
中药加手法治疗肩周炎98例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通常是在肩周软组织退变的基础上,因急性损伤和积累性劳损或受风、寒、湿的刺激而发病。往往是肩病初期未进行及时治疗和行之有效的功能锻炼,而形成肩凝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笔者从2002~2004年以来,采用中药口服加手法治疗该病9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肩周炎9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年龄最大60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50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为1个月。男50例,女48例,高血压者8例,肝郁气滞情绪不稳者48例。
参考2006年1月出版的《临床骨伤科学》[1]肩部伤筋即肩周炎的诊断要点,以肩部疼痛,夜间为重,患肢抬举、外展、内收、后伸困难,疼痛加剧,活动受限。X线肩关节未见异常,骨关节结构正常。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肩关节的疼痛为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
1.2.1 中药治疗 中药采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的羌活胜湿汤+桂枝汤+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药:羌活10克、桂枝10克、防风20克、川芎15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乳香3克、没药3克、穿山珠5克、葛根15克。病久者加蜈蚣1条、地龙10克,局部冷凉者加附子5克、生姜10克,肝郁气滞情绪不稳者加柴胡15克、郁金10克,高血压者加天麻10克、菊花15克。水煎服,日两次。
1.2.2 手法松解(采用肩周炎快速按揉松解法) 在病肩的周围选择肩三穴,“喙突穴”位于患肩的喙突上,“肩峰下滑囊穴”位于肩峰下滑囊部位,“结节沟穴”位于结节沟周围。
首先让患者仰卧床上,患肢在床沿,医者站于患侧,以左侧为例,医者用右手的大拇指轻轻的按揉寻找喙突穴,在其重点位置突然用力按压30秒,立即放开,让患者马上下床功能锻炼2~3次;其次让患者侧卧于床上,医者用右手的大拇指轻轻的按揉寻找肩峰下滑囊穴和结节沟穴,用以上同样的方法施治此二穴,下床功能锻炼2~3次,手法松解结束后,热水袋热敷15分钟。每日一次,7次一疗程,间隔3天,根据症状缓解情况,进行第2疗程治疗。
中药口服和功能锻炼同步进行。
1.3 疗效观察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较前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2结果
98例中临床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恢复正常65例,占66.3%;症状缓解,功能部分改善15例,占15.3%;无效18例,占18.4%,总有效率81.6%。
3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与骨质改变无关,属于软组织损伤范畴。是肩关节周围韧带、肌腱、肌肉与关节囊炎性渗出,纤维组织增生,关节囊增厚,弹性降低,所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功能受限。发病均因关节周围组织慢性劳损及退行性改变所致,亦可因受惊、外伤、劳累而引起。从而导致肩周围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使肩部肌肉组织粘连,而主要病变组织是肱二头肌腱长头与腱鞘粘连和关节囊的增厚。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抬举困难,夜不能寝,久之则肌肉萎缩。手法刺激肩三穴通过加速血液循环,使其肩周的韧带、肌腱、肌肉与关节囊的炎性渗出得到缓解,症状改善,达到治标迅速缓解症状的目的。
利用中医中药进行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方中川芎、当归、丹参、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穿山珠活血化瘀,川芎、蜈蚣、地龙舒经活络,羌活、桂枝、防风、祛风除湿。尤其是穿山珠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搜风祛湿、通络止痛的作用,同时配合局部按压快速刺激,使局部血运产生闪电样变化,局部症状马上有所改善,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局部按压刺激治标当时见效,中药治本巩固疗效,但是在用药方面一定要辨证施治,按压刺激时要准确安全。
参考文献
[1]孙树春,孙之镐.临床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1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收稿日期:2008-11-01)
1
文档评论(0)